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貝江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貝江鄉是隸屬於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地處江華瑤族自治縣東北部,東與碼市鎮相接,南抵蔚竹口鄉,西與水口鎮毗鄰,北與湘江鄉交界,總面積211平方千米。2011年末,貝江鄉轄區總人口11787人。

清同治九年(1870年),屬錦田鄉里。民國二十七年(1936年),屬上江鄉。1949年,屬東河鄉。1984年,恢復鄉建制。1995年,撤區並鄉,貝江鄉、濠江鄉、凌江鄉合併為貝江鄉。截至2015年9月,貝江鄉下轄15個行政村。 2015年11月,撤銷貝江鄉。原貝江鄉的全部行政區域併入水口鎮。

2011年,貝江鄉財政總收入387萬元,比上年增長17.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42萬元,比上年增長14%。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8萬元,增值稅76萬元,企業所得稅19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141元,比上年增長30%。[1]

歷史沿革

清同治九年(1870年),屬錦田鄉里。

民國二十七年(1936年),屬上江鄉。

1949年,屬東河鄉。

1950年9月,建鄉。

1955年,屬黃沙區。

1958年,屬濠江人民公社。

1961年7月,為貝江人民公社。

1984年,恢復鄉建制。

1995年,撤區並鄉,貝江鄉、濠江鄉、凌江鄉合併為貝江鄉。

2015年11月,撤銷貝江鄉。原貝江鄉的全部行政區域併入水口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貝江鄉轄大田、合新、向新、貝江、濠江、茅坪嶺、杉木口、中星、田坪、魚曬、洋涓、天堂、黃沙、毛竹、上梅口等1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0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15年9月,貝江鄉下轄15個行政村。 鄉政府駐濠江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貝江鄉地處江華瑤族自治縣東北部,東與碼市鎮相接,南抵蔚竹口鄉,西與水口鎮毗鄰,北與湘江鄉交界,總面積21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貝江鄉境內系山地,地勢較高,山巒重疊,地形較複雜。

自然資源

貝江鄉礦產資源主要有銅、鉛、鋅、鐵等。境內森林面積達27.78萬畝,其中國家生態公益林10萬餘畝,森林蓄積量約74萬立方米。有楠木、銀杏、紅豆杉等特色樹種。

水文

貝江鄉境內有凌江河、馮河、貝江河三條主要河流和苗竹沖、杉木沖、魚曬沖、泮涓沖等支流。

自然災害

貝江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冰凍、風災、旱災等。

人口

2011年末,貝江鄉轄區總人口1178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00人,城鎮化率8.5%。另有流動人口2428人,總人口中,男性6101人,占51.76%;女性5686人,占48.24%,14歲以下1061人,占9%;15~64歲9688人,占82.19%;65歲以上1038人,占8.81%,人口以瑤族為主,達9465人,占80.3%;另有漢族2192人,占18.6%;其它民族130人,占1.1%。2011年人口出生率16.34‰,人口死亡率6.76‰,人口自然增長率9.58‰。[3]

經濟

綜述

2011年,貝江鄉財政總收入387萬元,比上年增長17.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42萬元,比上年增長14%。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8萬元,增值稅76萬元,企業所得稅19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141元,比上年增長30%。

農業

貝江鄉有農業耕地面積3088畝,人均0.26畝,以種植水稻、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7311萬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711噸,人均230千克,其中稻穀1037噸,玉米864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925畝,產量1300噸。畜牧業以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3246頭,年末存欄6741頭;羊年末存欄789隻;家禽出籠量5.08萬羽。2011年累計造林7076畝,木材採伐量22837立方米。

工業

貝江鄉工業以木材加工、水電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3.01億元,占生產總值的95%;共有木材加工企業37個,其中投資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4個;有小水電站21個,裝機總容量35350千瓦,年發電量8194萬千瓦小時。

金融

2011年末,貝江鄉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0.5億元,比上年增長6%;各項貸款餘額0.19億元,比上年增長3%。[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貝江鄉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73人,專任教師5人;小學15所,在校學生559人,專任教師5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貝江鄉有各類科技人才150人,農村實用人才718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貝江鄉有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5處,村級文化廣場1處。村文藝隊1支,各類圖書室16個,藏書20餘萬冊。有廣播電視站1個,電視綜合覆蓋率95%。

2011年末,貝江鄉有學校體育場3個。有3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貝江鄉有鄉衛生院1所,門診部1個,村衛生室6個;有床位23張,每萬人擁有病床20張;固定資產總值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5名,其中執業醫師1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000人次。15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貝江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戶,人數28人,支出5.59萬元,月人均166.35元;醫療救助5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37人次,共支出5.19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02戶,人數1000人,支出102.08萬元,比上年增長9%,月人均85元,比上年增長1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8.26萬元,比上年增長0.5%。社會福利費0.72萬元,比上年增長100%;有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5萬元,使13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6900人,參保率9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貝江鄉有郵政代辦所1處,郵政業務總量4.5萬元,其中純收入0.7萬元。報紙、雜誌累計期發行0.05萬份。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程控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00門,固定電話用戶200戶,電話普及率5%;移動電話用戶200戶,互聯網用戶120戶。[5]

交通

貝江鄉境內有326省道、貝未公路、濠凌公路3條公路幹線交匯,北距洛堪鐵路江華段103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相傳清朝年間,有男子在江邊捕魚失足掉在河裡,被蚌殼精相救,並贈寶貝而得名。鄉沿用原駐地名。

文物古蹟

貝江鄉境內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

非遺

瑤族長鼓舞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