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贊 | |
---|---|
贊,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讀音為zàn,最早見於篆文 。本義為導引賓客進見主人。基本意思是幫助、主持禮儀、誇獎等。在上海、江蘇和浙江、台灣等省市的方言中贊是表達認同態度的方式,現已成為網絡社交常用詞彙。[1]
字源演變
會意字。秦代文字從貝(錢財),從㚘(bàn)(人在前引導)。有導賓之人接過客人的禮物捧着引見主人之意。漢代文字(圖5)將"㚘"訛為"圖5的左右兩邊", 《說文》小篆則進一步訛為"兟(shēn)"。後世楷書中"贊"、"贊"二體並行。[2]
本義是輔佐,幫助。從小篆字形看,上面是兩個"先","先"由"止"(行走)和"人"組成,表示在別人來到之前已有他人走過,引申為在前的意思;下面是"貝",表示錢財。"贊"就表示覲見君王時,兩個走在隊伍前頭的人獻上財物以表敬意與擁護。"贊"後來引申為頌揚、支持的意思。新中國成立後,"贊"和"贊"作為異體字併入了"贊"; "贊"又類推簡化為"贊"。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àn 動詞 進財貨以求謁見 introduce;present 《說文》:"贊,見也。" 贊謁、贊見 導引 guide 《國語》:"太史贊王,王敬從之。" 贊引、贊見、贊諭 輔佐,佐助 assist 《小爾雅·廣詁》:"贊,佐也。" 贊善、贊元理化、贊翼、贊贊 贊禮,唱贊 《國語·周語上》:"大宰以王命命冕服,內史贊之,三命而後即冕服。" 稱頌,讚美 praise;eulogize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自贊於平原君。" 贊拜、盛讚、贊尚 告訴,介紹 make known;acquaint one with; inform;introduce 《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贊賓客。" 明白 understand 《漢書》:"總百氏,贊篇章。" 贊閱 參與 participate in 《史記》:"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贊議、贊決 選拔 select;choose 《禮記·月令》:"命太尉贊桀俊,遂賢良,舉長大。" 推舉,推薦 《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命太尉,贊桀俊,遂賢良,舉長大。" 名詞 一種抒情文體,常以情調的特別激揚、風格的精煉為標誌 ode 天安門贊 對某人或某事的讚頌 eulogy 像贊、贊評 司儀 master of ceremonies 《書·咸有一德》:"伊陟贊於巫咸。" 贊儀、贊撤 姓 surname 嘆 《列子·黃帝》:"黃帝喟然贊曰:'朕之過淫矣。'" 佐助 《書序》:"約史記而修《春秋》,贊《易》道以黜八索。" 隨侍協助的人 《儀禮·士虞禮》:"贊闔牖戶。" 解釋,闡明 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強記洽聞,幽贊微言。" 佛經中歌頌釋迦牟尼及其他佛陀的文辭 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經師論》:"然天竺方俗,凡是歌詠法言,皆稱為唄,至於此土詠經,則稱為轉讀,歌贊則號為梵唄。" 唐時吐蕃語稱強雄為贊 《新唐書·吐蕃傳上》:"其俗謂強雄曰贊。" 參考資料: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見也。從貝從兟。則旰切
〖注釋〗徐鉉等曰:兟,音詵,進也。執贄而進,有司贊相之。
說文解字注
見也。此以疊韻為訓。疑當作所以見也。謂彼此相見必資贊者。士冠禮讚冠者、士昏禮讚者、注皆曰。贊、佐也。周禮大宰注曰。贊、助也。是則凡行禮必有贊。非獨相見也。從貝。從兟。鉉曰。兟、音詵。進也。鍇曰。進見以貝為禮也。則旰切。十四部。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則旰切。音贊。《說文》:見也。從貝從兟。注:徐鉉曰:兟,音詵。進也。執贄而進,有司贊相之。
又《易·說卦》:幽贊於神明。注:贊,明也。疏:贊者,佐而助成,而令微者得著,故訓為明也。
又《書·大禹謨》:益贊於禹曰。傳:贊,佐也。《儀禮·士冠禮》:少退贊命。《家語》:游夏不能贊一辭。
又《書·皋陶謨》:贊贊襄哉。傳:亦贊奏上古行事而言之。疏:進習上古行事,贊成其辭而言之也。
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自贊曰。注:師古曰:贊,進也。
又《廣韻》:出也,助也。
又姓。《呂氏春秋》:相馬贊君。
又葉則縣切。音箭。蘇軾《謝吳山神文》:禱於有神,陰假其便。不愆於素,或出幽贊。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 中國台灣 中國香港
音韻匯集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聲符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韻部 擬音 聲調 上古音系 贊 贊 贊 元 ʔsaːns 廣韻 贊 贊 則旰 精 寒 翰 去聲 蒙古字韻 贊 tsan 去聲 中原音韻 贊 贊 精 寒山開 寒山 去聲 洪武正韻 贊 贊 則諫 十諫 刪 去聲 分韻撮要 贊 贊 精 翻 第二十五翻反泛發 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