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圖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赤壁圖歌》是一首明朝詩詞,明朝的詩文復古思潮是一個複雜的文化現象,它貫穿了整個明代文學的發展歷程。這個時期的文人通過復古來尋找文學創作的靈感和正宗,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推動了文學的創新和發展[1]。
“ |
武昌東來古赤壁,摩空斷岸涵清秋。 下有長江一萬頃,朝宗到海無回流。 曹瞞昔此振戎旅,虎視吳會期全收。 舳艫千里付煙燼,未必黃蓋多奇謀。 從來勝負非人力,自是東風惟便周。 坡仙豪放久無匹,明時左謫來黃州。 遠尋赤壁極清賞,夜棹一葉之扁舟。 匏尊獨與二客共,迎波擊槳還夷猶。 共指遺蹤吊千古,山川鬱郁如含羞。 沉沙折戟自銷滅,霸業荒涼土一丘。 異代興亡已飄忽,寓形宇內真蜉蝣。 浮生過眼倏萬變,人苦不樂將何求。 洞簫吹殘江月小,扣舷歌罷聲啾啾。 霜葉飛紅暮煙紫,潛蛟起舞孀姬愁。 欲挾飛仙不可得,但覺兩腋風颼颼。 臨皋歸來從雪堂,斗酒鱸魚追舊遊。 酒酣就睡客已去,老鶴一聲魂夢幽。 回首那堪復陳跡,惟有二賦人間留。 玉堂退食見圖畫,飄然使我懷前修。 招黃鶴兮乘翠虬,憑虛浩浩凌鬥牛。 吁嗟風景賦中識,欲繼茲賞知誰儔。 閒來翹首騁長望,乾坤蒼莽東南浮。 嗚呼坡仙去矣不可作,江流無盡長悠悠。 |
” |
— [明代]倪岳 |
明朝詩詞的復古與創新
在明朝的詩文復古思潮中,雖然復古主張是主要的文學趨勢,但同時也孕育了大量的創新。這些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文學形式的創新:復古主義者在追求古代文學形式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探索和創新。例如,李夢陽在文體上強調要先其體,將文體作為復古首要考慮對象,這種創新性的復古理論推動了文學形式的發展。
文學內容的拓展:復古主義者在創作過程中,不僅模仿古人的形式,更注重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方以智的詩歌創作就表現出對現實主義的追求,他的作品可以被看作是「詩史」進行探討。
文學理念的更新:復古主義者在繼承古代文學理念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對其進行更新和發展。例如,方以智意識到精神擬古的重要性,認為擬古人之風骨高於擬古人之形式,這一點使得他的詩歌創作保證了較高水準的創新。
綜上所述,明朝的詩文復古思潮不僅是對古代文學的一種回歸,更是在復古的過程中推動了文學的創新和發展。這種復古與創新的結合,使得明朝的文學作品既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又充滿了時代的活力[2]。
參考文獻
- ↑ 高中語文 | 知識積累分類匯總古代文學詩歌流派,搜狐,2020-06-29
- ↑ 李夢陽邊塞詩的創作手法、語言特點,反映了明王朝什麼現象?,搜狐,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