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卵寄生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赤眼卵蜂 膜翅目、赤眼卵蜂科、学名:Trichogrammatid的小型卵寄生蜂,全世界共有83属超过839种,寄生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脉翅目、半翅目及啮虫目等昆虫卵,应用上又以赤眼卵蜂属(Trichogramma)的寄生蜂最常被用于天敌生物防治,目前已知可寄生超过150种鳞翅目昆虫的卵。[1]体形长 0.5~1 毫米,最小的仅有 0.17 毫米。触角短,柄节较长,与梗节成肘状弯曲,鞭节在各属之间差异甚大,均不超过 7 节:常有 1~2 个环节、1~2 个索节和由 1~5 节组成的棒节。[2]在玉米田可寄生玉米螟、黏虫、条螟、棉铃虫、斜纹夜蛾和地老虎等鳞翅目害虫的卵。
赤眼蜂是一类很有利用价值的昆虫,能寄生玉米螟卵的赤眼蜂有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铁岭赤眼蜂。但以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最重要。
生态习性
玉米螟赤眼卵蜂属昆虫寄生性天敌,体型微小。卵期、幼虫期及蛹期在玉米螟卵内完成,因之被称为卵寄生蜂,被寄生的卵,最后羽化出赤眼卵蜂,而不是孵化出玉米螟的幼虫。
赤眼卵蜂体长通常小于1mm,红色复眼,身体通常为黄橘色至深褐色,触角具雌雄二型性,雄蜂触角具长毛,雌蜂触角末2端膨大。一只雌蜂约可产30多颗卵。常温下生活史从卵到成虫约需7~10天,卵期1天。幼虫期1~2天,体白色,前蛹期2~3天,始呈现黑色,蛹期3~4天,成虫羽化后可存活2天左右。全年最多可发生4~50代。
赤眼卵蜂的性别决定机制为单双套系统,雄蜂为单套染色体,雌蜂为双套染色体。雌雄蜂交配后,雌蜂可调节受精卵比例,未受精卵为单套染色体发育为成雄性,受精卵为双套染色体发育成雌性。雌蜂如未交配亦可以孤雌生殖,但未受精卵仅可产生单套染色体的雄性。雌蜂无论有无交配,均可产卵于宿主卵狙杀幼虫,生物防治上以雌蜂为主角。国外曾发现受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影响产生的孤雌生殖族群,不须交配受精情况下产下后代皆为雌蜂,此类在生物防治量产上效果最佳,田间防治效率亦最佳,可惜国内尚未发现孤雌生殖族群。[3]
害虫天敌
目前在有机田间试验最有效的是赤眼卵蜂的寄生蜂片,目前为防治玉米螟虫的方式之一。台大农场试验田会于农艺系必修课作物学实习中,对学生教学及使用,会将带有赤眼卵蜂蜂卵的蜂片,固定在玉米植株的叶背。平均一只寄生蜂可有效防治直径50公尺内的玉米螟虫。[4]
秋行军虫的克星
台湾农委会已经确认“赤眼卵蜂”可以寄生在秋行军虫的蛋上,让它孵不出来,近期会开始进行田间试验,一旦确定效果,就会协调台糖公司大量生产卵片,供农民挂在田里。[5]
影片
参考文献
- ↑ 赤眼卵蜂介绍及应用 农业知识入口网
- ↑ 赤眼卵蜂寄生蜂介绍 国立中兴大学植物教学医院
- ↑ 赤眼卵蜂介绍及应用 农业知识入口网
- ↑ 有机田将实验“赤眼卵蜂”防治秋行军虫 有机农业全球资讯网
- ↑ 让秋行军虫孵不出来!“赤眼卵蜂,就决定是你了”农委会试验天敌成效 ETtoday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