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城遺址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趙王城亦稱趙都宮城,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西南,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戰國古城址,屬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公元前386年,趙敬侯遷都邯鄲,建王城於此,歷經8代國君,前後計158年。該城址由西城、東城、北城三個小城組成,平面呈"品"字形。西城近方形,邊長1420米,四面城牆保存完整,殘高3--8米,內有5座大夯土台。位居中部偏南的龍台,是趙王城的重要建築,台基東西265米,南北285米,高16米,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的王宮基址。[1]
中國著名文學家劉邵在中寫道,趙王城,"百里周回,九衢交錯,三門旁開,層樓疏閣,連棟結階。峙華爵以表甍,若翔鳳之將飛,正殿儼其造天,朱欞赫以舒光。盤虬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飛梁。」由此可以想見當年趙王城的恢弘氣勢。 趙王城遺址是戰國時期趙國王宮所在地,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大的戰國時期的王城遺址,是研究我國封建社會初期都城建設的珍貴文物,1961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公園內有趙王城博展館,於2017年6月24日正式對外開放,建築面積5400平米,布展面積3300平米。該館是趙王城遺址公園標誌性建築,展覽定性為以展示趙文化為核心的主題展館,用歷史的文化符號和現代理念相結合的形式,集中展示了趙國歷史文化演變和經典故事,力爭建成邯鄲乃至全國研究展示趙文化基地,創全國一流戰漢文化的優秀博展館。開館時間:周二至周日,售票時間上午9點至11點;下午2點至4點,遊客憑有效證件換取門票。
介紹
趙王城亦稱趙都宮城,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西南,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戰國古城址,屬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王城由東城、西城、北城三個小城組成,平面似「品」字形,總面積512萬平方米。遺址周圍保留着殘高3至8米蜿蜒起伏的夯土城牆,內部有布局嚴整、星羅棋布的建築基台,地下有面積較大的十幾處夯土基址,四周有城門遺蹟多處。
西城比較完整,近正方形,邊長約1420米,遺址上現存五座大土台,其中部偏南有一座長285米,寬265米,高19米的「龍台」,是當時宮殿主體建築基址。由「龍台」往北尚有兩個大夯土台,形成南北一條中軸線,在中軸線兩側還殘存着地面夯土台及地下夯土建築基址6處,這是以「龍台」為中心的一組規模宏偉的殿宇建築群。
東城與西城僅一牆之隔,南北最長處1442米,東西最寬處926米,城內中部偏南尚存南北對峙的兩大土台,相傳是趙王閱兵點將的「南將台」和「北將台」,兩台之間及南北均有地下夯土基址。 北城為不規整的正方形,除西牆南段地面尚有部分殘牆外,其餘僅有地下牆址。遺址西部的土台,面積僅次於「龍台」,與西牆外側的土台東西對峙,也是一組殿宇建築群基址。
趙王城建於趙國遷都邯鄲前後,據記載,趙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把國都從中牟遷到邯鄲,歷經八王,共158年,至趙王遷八年(前228年)為秦國所占。公元前209年,秦將章邯攻趙王歇,下令「夷其城廓」,一代名都從此毀壞,以後逐漸變為廢墟。這座古城遺址,經歷了兩千多年,仍雄偉壯觀,它對於研究我國封建社會初期都城布局和建築藝術具有重要的價值。
它與以北的夯土台,形成南北一條中軸線,中軸線兩側保存有面積寬大的多處夯土建築基址。東城面積小於西城,南北最長處1442米,東西最寬處926米,四面城牆大部分完整,內有三座夯土台,以南北兩個將台為大,傳為趙王閱兵點將之處,其它也是高大建築基址。北城面積大於東城,東西最寬處1410米,南北最長處1520米,為不規整方形,地面只保存了部分夯土牆址,地下牆壁址完整。遺址西部的夯土台,面積僅次於龍台。它與西牆外側的夯土台東西相對,也是一組高大的建築群基址。
規劃設計
總體設想是原址保護,移址開發。 東部的趙王城遺址為遺址保護區,西部為文化展示區,是一期工程的主體。包括三大圈層、七大園林和三十個景點。 第一圈層展示趙文化,包括趙國圖騰文化和趙國許多重大事件。建築有趙文化的博展館和趙國的園林、趙圃;第二圈層與東部保護區的龍台在一條中軸線上,反映出戰國時代趙國的「禮、祀、戎」文化。禮儀文化,包括朝堂禮儀、覲見禮儀、諸侯會盟禮儀等。趙國朝堂禮儀從入口中軸線開始烘托氣氛,使人感受到龍台的威嚴。會盟禮儀擬通過一座建於水中的「澠池會館」來表現秦趙澠池會和藺相如的慷慨機智。祭祀文化是再現趙國的祖先祭祀、水神祭祀和山神祭祀。「兵戎文化」要體現出趙國的胡服騎射精神,在這條中軸線上設置有點將台、演兵場、營寨、「軍市」、「舟兵古渡」以及復原一段城牆等。第三圈層擬通過列國驛站等建築表現戰國時期各國的不同文化。總體上,東西兩個區域功能不同但要互相契合,用一條旅遊路線串起來,新景觀與原汁原味的古董相互印證。在西部體驗文化,到東部感受震撼。
2006年10月份,以趙王城遺址為依託的遺址公園建設,在全市人民的期待中挖出第一杴土,開始動工修建。 從南大門進入,這是正門。這裡面是文化展示區,是趙文化主題公園。一期啟動區占地876畝,南大門、趙文化博展館、征戰廣場、景觀大道等主體工程、文物展陳等。另外,園區內除道路、景觀建築之外全部實現綠化,共種植各類花卉、樹木數百個品種,真正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環境非常優美。二期工程主要進行文化展示區西區約1300畝園林綠化、生態水系、山形水系、文化景點建設等,在彰顯文化特色的同時,突出園林景觀和自然特色,建設高品位的生態公園;三期工程是在《趙邯鄲故城文物保護總體規劃》指導下,進行王城內遺址的保護、開發及展示。
從南大門進來還將看到一座趙武靈王的大型雕塑,豎立這個雕塑的目的旨在弘揚趙文化的改革進取精神。「趙武靈王雕塑」可能在十一以後裝好。再繼續北行,將是一條長158米的「歷史長卷」。「歷史長卷」由眾多用花崗岩做成的竹簡組成,每個竹簡上面都記錄與雕刻着趙國發生過的重大歷史事件或成語典故。長卷之所以定為158米,是因為趙國在邯鄲定都共158年。「歷史長卷」可能在十一期間向遊人展示。
「歷史長卷」的北面,是下沉廣場。這個中心將矗立一座以展示趙王的文治武功為題材的大型群雕,這座雕塑正在設計中。北鄰下沉廣場,則是整個公園的精華部分———趙王城遺址博展館。我們看到,該建築形狀為一個梯狀的土台,外觀造型與古城區內的「龍台」極為相似,顯得古樸、剛毅,並透露着一種歷史的滄桑。建築面積5300多平方米,分為地下一層和地上一層。博展館是一座全面、集中展示趙王城和趙國歷史文化的主題性展館。整個展覽將採用文物、圖片、投影、雕塑、大型多媒體場景、幻影成像、動畫、互動項目等多種展覽表現手法,展示趙國歷史文化和趙王城遺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