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路灯下的旧书摊(方长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路灯下的旧书摊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路灯下的旧书摊》中国当代作家方长荣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路灯下的旧书摊

宣城是皖南山区的一座古城,山清水秀古迹遍布。我曾在小城打过一年工,那是2015年的初春,也是我人生最落魄的辰光,背井离乡来到这座并不陌生的小城,无亲无友孤苦伶仃。为图便宜,跑了数家中介,费时几天才租到二间半地下室的屋子,不过,位于闹市中心的位置令我十分满意,离小城最热闹的府前广场仅一百多米。

每当华灯初上,偌大的广场便是一派繁华,几个夜舞群在各自的地盘上忘情摇摆,不同的音乐不同的舞姿,却是整齐划一靓眼无比,不知引来多少闲者驻脚。广场东面就是宣城的市标景点,有江南四大名楼之称的“谢眺楼”,在五彩灯光印衬下,犹如置身于仙境梦幻之中。楼前有个不大的平台,曰:百姓大舞台。每晚这里都聚人气不少,原汁原味的“皖南花鼓戏”都有票友顷情演出,他们舞装齐全、锣鼓家伙一样不少,其水准绝不亚于专业剧团,而欣赏的老头老太们都是自带小板凳全神贯注

而最吸引我的却是位于僻静处路灯下的一个旧书摊,摊主跟我年纪差不多,坐在路灯下自顾看书,并不在乎生意的好坏。地上摆有数百本各种书籍,旧的很有些年头,摊旁放有数个自制的小马叉,为选书人提供的方便。路过之人颇多,而立足者甚少,我是个好书者,见有蹭可图便天天捧场做了免费书客。尽管连着数天没买过一本书,倒也成了眼熟客,摊主并没嫌弃,可能是想图个人气,明知是个蹭客,还是挺热情地指着小马叉说:“坐着看,买不买都没关系。”

言下之意再明白不过,为证明自己非是蹭客而是购书者,则是未见心仪之书,便不再观书开始找书。见我一直在翻看一本78年版的《宣城古迹》,摊主立马来了话趣:“这位朋友一看就是个文化人,而且定是外地人。”闻言不免有些惊诧,数天观书一直不曾言语,咋看出我是外地人?便信口问道:“凭什么?”

“家门口的古迹哪个去在乎,唯有外地人才有这个雅兴。有文化的人都喜欢刨根问底,当下我们这旅游红火的很,这本书更是将宣城所有的名胜古迹一网打尽,可谓是一书在手旅游不愁。如今都流行跟着书本行走,有了这本书包你爽个够!”

没想到平时没有只言片语的摊主,还挺会见缝插针,一番常话却夹有吹捧之意,让人罢手不得。见我已有买心又道:“朋友,这本书可是孤本啊!如果早拿出来早就没了。”好像这本书专门为我而备似的,被他说的不想买都不行。便问多少钱,开口竟要二十元,要知道原书价不过才一块五,难道旧书还能比新书贵?简直是黑摊。见我兴趣大减赶忙再道:“想买就给十五吧!也就一包香烟钱。”还没等我言语就将书放进了塑料袋并递我手上,虽感觉有强卖之意,但看在蹭书数日的份上懒得计较。

当我再来书摊时,摊主异常热情,老远就打招呼:“老主顾来了,坐着慢慢看,晓得你要来,今儿特地找了些本土作品带过来给你的。”说着从摊旁蛇皮口袋里掏出数本书籍,还真是我喜欢的民俗类,拿了这本放不下那本,这回摊主倒是特别大方:“五本就给四十吧,谁叫我们有缘分呢!”就这样我们熟悉了。摊主姓张叫张健,便成了我在小城的第一个朋友,除非刮风或下雨,否则,每晚我都会出现在他的旧书摊。在路灯下看书竟成一种嗜好,在旧书摊淘书更是乐趣悠悠,直到今天依然爱逛旧书摊。

张健摆旧书摊纯属意外,他原来开着一家废品收购店,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旧书旧报,当成废品处理一直觉得怪可惜,便将这些旧书清理出来,夜里闲来无事就在路灯下摆个旧书摊,为爱书人提供个便利,自己还能摸几个小钱。让他想不到的是喜欢旧书的大有人在,生意甚是不错,甚至超过收废品的收入,歪打正着的商机值得一搏,于是,就专门做起了旧书生意。为了丰富书源,他骑上三轮车跑机关走单位,甚至沿街叫卖,用比废品贵几倍的价格专门收购旧书。还跑到周边城镇的废品收购店以高价回购旧书,回来后再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和修补。

他说现在已经做出了路子,不用再那么辛苦,和附近的废品收购店签了合作协议,他们都会将收购的旧书整理好,再通知他去拿。除此之外他还制作了名片,送到相关单位,待有旧书处理时一个电话就搞定,不用再沿街叫卖了。真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一个废品竟被他做成了产业,都说产业和生存是人类最大的问题,而张健的生存之道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张健告诉我旧书生意的利润还是比较高的,他算了一本帐:通常旧书收购价格每斤不超过二块,也就是每本书的价格大都在二毛左右,除了破损和无用之书外,就是来去开支,怎么算都不会突破八毛一本。而卖出去按种类最便宜的也要三块,通常都在八元左右,虽然辛苦点,收入绝对能保证。他说在路灯下摆摊好处多多,不但能挣钱还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他岂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执着”。

张健如今的旧书生意越做越大,在广场新华书店旁租了两间门面,开了家颇有知名度的旧书淘宝店,但晚上依然初衷不改,在路灯下摆着旧书摊,而且是乐此不疲。世上有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但把旧书当成产业来做实在是闻所未闻,后来,我离开了宣城,但同张健的旧书情谊还是依然,他每年都会寄来不少民俗书籍,且都是免费赠送,实感过意不去。也就刻意寻找余书反馈于他,他嘻笑道:“这不成了换书?少了情谊。”

对于张健的馈赠一直记于心上,我描写宣城的作品大都得益于这些旧书,一晃五年已过,闻之张君的旧书生意依然红火,真替老朋友高兴。现在政府大力提昌地摊经济和地摊文化,我想张君的旧书摊定会迎来新的契机,愿路灯下的旧书摊生机盎然不是记忆[1]

作者简介

方长荣,南京溧水人,业余写作,现为江苏散文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