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轧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轧差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一个专有名词。

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1],源于日月鸟兽之形,作为中华文明之标志[2],连接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方正之间充满美感。

名词解释

轧差是指交易伙伴或者系统的参与者之间一致同意的余额或债务对冲。轧差把大量逐笔交易额或债务减少到较小数目的交易额或债务。轧差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这些方式在一方丧失清偿能力的情况下,其法律强制轧差的程度不尽相同。参见双边和多边轧差,状态轧差,债务更新,更替。

轧差并无专门的法律定义,汉语中对轧差的相应的称谓还有差额计算、对冲、净提等。轧差的法律机制是利用抵销、合同更新等法律制度,最终取得一方对另一方的一个数额的净债权或净债务,如市场交易者之间,可能互有内容相同,方向相反的多笔交易,在结算或结束交易时,可以将各方债权在相等数额内抵销,仅支付余额。

轧差的分类

按照轧差的内容来分,可以分成为结算轧差和违约轧差(或者称结束交易轧差)。

结算轧差是指交易正常结束时,交易各方进行的轧差操作,结算轧差通常在结算之前先轧净同种类的相互债务债权。结算轧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结算风险,防止一方支付后,对方于支付之前破产,即使同日支付也存在交割风险,结算轧差不仅适用于支付系统,它同时还适用于外汇、证券等的交割和结算。

违约轧差是指交易一方违约,交易各方立即终止尚待履行合同(executory contract)交易,对已交易的部分进行的轧差操作,各个合同产生的损失和收益相抵销后,一方向另外一方仅支付(或申报)一个余额,结束交易轧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一方于结算日前破产给敞口合同带来的风险。

轧差在信用风险中的形式

轧差是控制双边信用风险合约(如远期合约、掉期)的最常见方法之一,包括支付轧差(payment netting)、出清轧差(closeout netting)、跨产品轧差(cross-product netting)几种形式。

1、支付轧差。指通过降低必须支付的金额来降低信用风险。如果支付到期,A欠B的金额大于B欠A的金额,A向B支付所欠金额之差。

2、出清轧差。轧差可以扩张到破产情形。假设A、B间有很多衍生工具交易,一些和约市值对A为正值,其他和约市值对B为正值,如果A宣布破产,可用轧差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A、B在破产前同意轧差,就可以把所有衍生工具和约市值进行轧差而决定一方欠另一方的净额,这样B在破产过程中不是A的债权人。实际上,A对B的追索权变成A剩余资产的追索权。这个过程就叫出清轧差。

轧差在破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允许破产公司执行有利和约而不执行不利和约时,存在选择问题。上面例子中,如果没有轧差,A会对A欠B金额大于B欠A金额的和约违约,而B会被迫执行B欠A金额大于A欠B金额的和约。

3、跨产品轧差。当A、B同意对所有和约进行轧差时,这个过程就是跨产品轧差。例如,如果一方是银行,他们可以在决定一方欠另一方的总净额时包含任何条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