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枯萎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辣椒枯萎病
辣椒枯萎病發生時,葉片自下而上逐漸變黃,大量脫落。與地面接觸的莖基部皮層呈水浸狀腐爛,地上部莖葉迅速凋萎。有時病情只在莖的一側發展,形成條狀壞死區,後期全株枯死。地下根系呈水浸狀軟腐,皮層極易剝落,從莖基部縱剖,可見維管束變為褐色。在濕度大的條件下,病部常產生白色或藍綠色的霉狀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辣椒枯萎病
病原: 菌辣椒鐮孢霉
適 溫: 24~28℃
最高溫度: 37℃
發病條件
辣椒枯萎病主要由半知菌亞門的尖孢鐮刀菌引起,鐮刀菌會分泌一種物質叫鐮刀菌酸,鐮刀菌酸會破壞維管束組織,從而出現褐色病斑,最後導致辣椒枯死。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殘體或土壤及種子上越冬,可營多年腐生生活。病菌從植株根部或傷口侵入,在寄主根莖維管束繁殖、蔓延,並產生有毒物質,寄主細胞受毒化侵害,致葉片發黃。其中土壤中病殘體帶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辣椒枯萎病可以說是辣椒的癌症,一旦發生則沒有有效的治療措施。在大雨過後,或者是大水漫灌後,在外力的作用下會形成微傷口,這時如果田間積水,就會導致鐮刀菌侵染,從而發生枯萎病。病菌發育適溫為24~28 ℃,最高溫為37 ℃,最低溫為17 ℃。在適宜病菌發育的條件下,發病後15 d即出現病死株,特別是雨後積水條件下發病較重。[1]
發病因素
一是播種前未進行苗床消毒處理,或者消毒藥劑使用不合理,種植密度大,通風透光不好,氮肥施用過量,造成植株徒長,植株根系生長環境不良,植株抗病性下降,從而偏施氮肥的地塊發病重。土壤中氧氣含量下降,導致根系活力不足,各種生理代謝紊亂,嚴重時還會造成漚根,形成傷口,枯萎病等病原菌則隨機進入。二是肥力不足、耕作粗放的田塊,植株抗性降低,發病較重。三是長時期連作,導致土壤中病菌多年積累,帶菌種子在播種前未進行消毒處理,肥料未充分腐熟、田間病殘體多、有機肥帶菌的易引起枯萎病的發生。四是大水灌溉或澆水次數偏多,土壤黏重、通透性差、偏酸、地勢低洼積水、排水不良。五是大棚栽培往往為了保溫而減少放風排濕次數,易引起枯萎病的發生。六是溫濕度影響,土壤潮濕易發病,高溫高濕或日照不足也易發病。
發病症狀
辣椒枯萎病在辣椒的整個生長期都可發生,其中,成株期危害最嚴重,辣椒枯萎病發生時,葉片自下而上逐漸變黃,大量脫落。莖基部皮層呈水浸狀腐爛,地上部莖葉迅速凋萎,地上部莖葉迅速失水壞死呈青枯狀,最後全株死亡。枯萎病通常在田間呈現點片發生,雨後會看到若干株辣椒萎蔫,具體表現為有時早晨和晚上未表現明顯發病,一到中午就發生萎蔫。遇到這種情況,應及時把出現問題的辣椒植株拔掉,切記不要因小失大。病株根系同樣呈水漬狀腐爛,皮層易剝離,根系的木質化部分變成暗褐色,發病部位會長出白色的霉狀物。
傳播途徑
1、辣椒枯萎病的病原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營腐生生活,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
2、辣椒枯萎病的病菌通過灌溉水傳播,或隨病土借風傳播。
預防措施
1、選用無病土育苗,選用3年以上沒有種過茄科蔬菜的地做苗床。若用舊床,應換土或進行土壤消毒,可在7月份高溫季節,將床土深翻後灌水,覆蓋地膜暴曬40天。
2、辣椒與其他作物輪作。田間要排水良好,避免田間過濕或雨後積水。出現病株時及時拔除。
防治農藥
1、在辣椒定植前用敵克松可濕性劑1000倍液進行上壤消毒;移栽時用敵克松800倍液或抗枯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惡毒靈3000倍液浸根10~15分鐘後移栽。
2、在發病初期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咪鮮胺乳油2000倍噴霧,50%抗枯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或50%琥珀酸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連續2~3次。也可以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灌根。[2]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