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龈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边缘性龈炎是中国科技名词,属于科技术语。
汉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古老文字系统[1],直到现在我们仍在使用。其不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记录者、传承者。可以说,汉文字是中华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词解释
边缘性龈炎又称慢性龈缘炎、单纯性龈炎,病损位于龈乳头和游离龈,为最常见的牙龈疾病。主要由局部刺激性因素所引起,如菌斑、牙石、食物嵌塞和不良修复体等。本病发病率极高,几乎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在不同程度和范围内发生。
病因
龈缘附近的牙面上长期积聚的菌斑是引起慢性龈缘炎的始动因子,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均可促使菌斑积聚,引发或加重牙龈炎症。
临床表现
(一)病损部位和范围
边缘性龈炎的病损一般局限于游离龈和龈乳头,严重时也可波及附着龈,通常以前牙区尤其下颌前牙区最为显著。
(二)病损表现
1.牙龈色泽
正常牙龈呈粉红色,患龈缘炎时游离龈和龈乳头变为深红或暗红色,这是由于牙龈结缔组织内血管充血、增生所致。
2.牙龈外形
患牙龈炎时,由于组织水肿,使龈缘变厚,不再紧贴牙面,龈乳头变为圆钝肥大,附着龈水肿时,点彩也可消失,表面光滑发亮。
3.质地
患牙龈炎时,由于结缔组织水肿和胶原的破坏,牙龈可变得松软脆弱,缺乏弹性。
4.龈沟深度
牙周组织健康时,龈沟深度一般不超过2mm,当牙龈有炎性肿胀或增生时,龈沟可加深达2mm以上,形成假性牙周袋。
5.探诊出血
健康的牙龈在刷牙或探测龈沟时均不引起出血。患牙龈炎时轻触即出血,探诊也出血。探诊后出血是诊断牙龈有无炎症的重要依据。
6.龈沟液增多
牙龈有炎症时,龈沟液渗出增多,有些患者还可有龈沟溢脓。因此,测量龈沟液量可作为判断炎症程度的指标。
7.自觉症状
边缘性龈炎时,患者常因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或者在咬过的食物上有血渍。但慢性龈缘炎一般无自发性出血,这可与血液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牙龈出血鉴别。有些患者偶而感到牙龈局部痒、胀等不适,并有口臭等。
检查
检查可见有牙石附着于牙颈部。牙龈颜色由淡红色变为深红色。牙龈质地松软并可有轻度肿胀,致使牙龈边缘变厚,龈乳头变圆钝。探诊时牙龈易出血。
鉴别诊断
边缘性龈炎需要与牙周炎鉴别,主要的鉴别要点为是否牙周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牙龈炎时龈沟可加深超过2mm,但结合上皮附着的位置仍位于釉牙骨质界处。而患牙周炎时,可形成真性牙周袋,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的根方。X线片(尤其合翼片)有助于判断早期牙槽骨吸收。牙周炎早期可见牙槽嵴顶高度降低,硬板消失,而牙龈炎的骨高度正常。
并发症
1.心脏病
研究发现,牙龈炎病人患心脏病比率要比普通人高出3倍,其原因是某些细菌或代谢产物可以通过牙龈进入血液,进而影响肝脏,使其产生一种能够阻塞动脉的蛋白,造成动脉栓塞。科学家已经在脂肪状动脉栓塞中发现了一种口腔细菌,一些牙病患者如果同时患有心血管病,医生都在治疗口腔疾病前让病人服用抗生素,防止口腔手术中大量微生物进入血液,引发细菌性心内膜炎。
2.中风
有严重牙龈炎病人患中风的机会是其他人群的两倍。由于口腔细菌可以导致颈动脉的脂肪栓塞,如果这种脂肪块上游到大脑中,阻塞灰白质中的血管,就会引发中风。
3.糖尿病
当糖尿病病人受到细菌侵袭时,胰岛素就不能有效地工作,就会提高血糖的含量。患有严重牙龈炎的人很难控制血糖含量。
4.胃溃疡
导致胃溃疡的细菌可寄居在菌斑上,由此推断口腔卫生与胃溃疡之间的关系。
5.肺炎
寄居在口腔中的细菌,当人们某段时间免疫力低下时,这些细菌就会趁虚而入,可能引发细菌性肺炎。
参考文献
- ↑ 最古老的五种文字,搜狐,2019-11-09
- ↑ 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书将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搜狐,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