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储蓄倾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边际储蓄倾向是一个专用名词。
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1]、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2]。
名词解释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MPS)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所用于增加出部分的比率。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储蓄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是介于0和1之间的正数,也就是说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而且储蓄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
边际储蓄倾向的公式
若以MPS表示边际储蓄倾向,以ΔS表示储蓄增量,以ΔY表示收入增量,则MPS=ΔS/ΔY。
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关系
关系: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和恒为1,即MPS+MPC=1。
因为收入不是被用来消费,就是被用来储蓄,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和是1,即MPC+MPS=1。边际储蓄倾向一般为正数值,但小于1,即0<MPS<1,不过,随着收入增加,边际储蓄倾向呈递增的趋势。
真实利率对边际储蓄倾向的影响
居民边际储蓄倾向对真实利率十分敏感。真实利率高则边际储蓄倾向高,真实利率低则边际储蓄倾向低,并由此会引起引致性投资的波动。所以,真实利率是这样通过边际储蓄倾向导致中国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的。在紧缩时期,真实利率提高,导致边际储蓄倾向提高,对应着的是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因而有效需求不足,这使得通货膨胀下降,所以真实利率更加升高,有效需求更加不足。政府就开始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使投资大幅度增长,拉动总需求;这些政策导致通货膨胀上升,从而真实利率下降,边际储蓄倾向下降,边际消费倾向上升,消费需求更加增大,通货膨胀更加上升。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当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时,MPC=β。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0<MPC<1,即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作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之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被凯恩斯用来分析造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参考文献
- ↑ 中文为何越来越受欢迎?,搜狐,2021-12-30
- ↑ 中国能屹立几千年不倒的精髓是什么?汉文化的诞生和传承是关键,搜狐,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