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大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辽西大鼓
|
|
|
辽西大鼓,又称“说书”,是辽西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史料记载,辽西大鼓起源于清代乾隆初期,大约200年历史。当时盲人迫于生计,从小拜师学艺,为民间的“愿台”、“会台”服务。不论是个人的“愿台”、会上(各村)的“会台”,目的是为了许愿、还愿,祈求人丁兴旺、大小登科、风调雨顺等。
分布
据史料记载,辽西大鼓起源于清代乾隆初期,大约200年历史。当时盲人迫于生计,从小拜师学艺,为民间的“愿台”、“会台”服务。不论是个人的“愿台”、会上(各村)的“会台”,目的是为了许愿、还愿,祈求人丁兴旺、大小登科、风调雨顺等。辽西大鼓分布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雷家店、黑山科、药王庙等二十几个乡镇。
价值
一、流传在建昌地区的鼓书树木就有二十多部,而且《鹦哥记》、《十粒金丹》、《双圣旨》《三省庄》、《左连城告状》等书,在市面上很难见到,一般说书人也极少会说这些树木,十分珍贵。
二、这些树木故事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无论是歌颂忠良、惩奸治佞的历史传说,还是伸张正义、鞭挞邪恶的神话故事,都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企盼平安幸福的美好意愿,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学艺术价值。
三、辽西大鼓风格独特,从曲式看落音是“徽”调式,但中间离调变化较多,说起来琅琅上口,唱起来委婉动听,一说一唱神情兼备,跳出跳进,响木一拍引人入胜,在广大农村是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演唱形式对当代的说唱艺术仍有不可多得的借鉴作用。
四、辽西大鼓具有古朴原生态的特点,这和当地交通封闭,外来文化影响较少有关。[1]
参考文献
- ↑ 它常被当成杂草,农民见了连根拔,却不知是珍贵的“叶里藏珠”,腾讯,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