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仁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達仁鎮位於陝西省商洛市鎮安縣西南部,東接旬陽縣小河鎮,東北與柴坪鎮相連,南與安康市紫荊鎮、馬坪鎮毗鄰,西連、木王鎮,北與柴坪鎮接壤;最高處1751.2米,最低處404.6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4人。面積223.5平方千米。全鄉面積58.6平方千米,全鎮人口11810人,轄麗光、獅子口、山莊、春光、水利、觀坪、西鳳、象園、農光、黃龍、玉泉、雙河13個村、50個組。區號:0914。 2018年7月3日,農業農村部公布「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達仁鎮在列。[1]
歷史沿革
1949年11月設紅廟鄉,1958年設紅廟 管理區,1961年為紅廟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紅廟鄉。1996年 底,全鄉面積58.6平方千米,全鄉人口4352人,轄麗光、獅子口、梅子嶺、春光、水利、紅岩6個村、50個組。1997年5月,撤銷紅廟鄉,其轄區與象園鄉、雙河鄉轄區合併成立達仁鎮,鎮政府駐獅子口。2001年11月,撤銷楓坪鄉,其轄區併入達仁鎮。
經濟
達仁鎮科管提升象園茶
鎮安縣達仁鎮 抓住冬季種茶時節,以規模擴大和科管升級增效為 重點,狠抓 茶葉產業發展。目前,已建 成標準化茶園400畝,落實良種茶麵積4000畝,科管8600畝。
達仁鎮始終把茶葉產業的發展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龍頭戲」,全鎮發展可採摘茶園面積近兩萬畝,年增收500多萬元。由於該鎮茶葉產業歷史悠久,部分品種老化,茶園低產。今年,鎮黨委、政府按照「擴張總量、種植轉型、科管增效」的思路,推進茶葉產業的升級發展。他們設法籌資5000餘元,派有關人員赴福建省福安市、福鼎市和浙江杭州夥伴公司等地對茶葉質量品種、種植科管、茶廠管理等進行參觀 考察,引進了提早上市、芽壯毛厚、年采五次以上的「福鼎大白茶」,又結合本地實際編制印發了3200份《達仁鎮優質茶園建設要點》。鎮上抽調28名幹部深入到67個組,規劃設計茶葉地塊和推廣良種,領着供應商與茶農面對面商談訂種,並扣除合同金額中20%的茶種質保金來維護茶農利益,引導茶農改過去茶葉種植在四荒地、掛牌地為緩坡地、優等田,推行茶葉與板栗、蠶桑的科學合理 培植。鎮上在象園村建成400畝配套通園道路、園區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標準化樣板茶園。另外,在科管方面,他們主要變過去茶葉多數施化肥為農家肥和餅肥等有機肥,使「象園」茶真正成為消費者青睞的 綠色食品。
教育
鎮安縣達仁鎮中心小學
學校歷史悠久,底蘊豐厚, 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 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學校擁有一支團結 、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着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學校以「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從整體改革實驗到差異教育的研究,從二級循環活動的嘗試到創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網絡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現代教育最敏感的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 讚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 學校之一。
達仁鎮全力為教育發展排憂解困
鎮安縣達仁鎮黨委、政府全力為教育發展辦 實事,受到廣泛好評。對黃龍初小等5所危爛校舍實施了拆除、新建,對學生往返途中的安全隱患與村組簽訂了監管治理責任書;結合教育課改,積極選編蠶桑、制茶、板栗等地方特色課程,對學生加強就業培訓,擴大了地方教育的服務功能;高度 關注「留守兒童」冷暖,落實村組包扶責任,全面排解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有效 實現了義務教育「四率」達標;吸納年富力強的李光盟等代課教師到村組任職,積極為無一技之長的王世歡等8名代課教師聯絡再就業門道,緩解了清理代課教師的壓力,確保了地方平安穩定;主動協調,聯絡多家職能部門解決了麗光等4校校群間的地界、產權糾紛,有效維護了學校合法利益,確保了教育的穩步發展;多方聯絡,積極爭取了達仁電信樓、達仁糧店的房產轉讓和購買,解決了達仁中學、達仁小學「普九」校舍嚴重不足 問題。
發展
原象園鄉
1949年11月設象園鄉,1958年設象園管理區,1961年為象園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象園鄉。位於 鎮安縣西南部,面積45.1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鄉人口2485人,轄黃龍、農光、新鳳、象園、東川5個村、39個組。鄉政府駐老屋場,距縣城108千米。1997年5月,撤銷象園鄉,其轄區 併入達仁鎮。
原雙河鄉
1949年11月設 雙河鄉,1958年設雙河管理區,1961年為雙河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雙河鄉。位於鎮安縣西南部,面積41.4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鄉人口2171人,轄四建、大埡、雙河、金磚、雙羊5個村、24個組。鄉政府駐亂石窯,距縣城102千米。1997年5月,撤銷雙河鄉,其轄區併入達仁鎮。
原楓坪鄉
1949年11月設 保安鄉,1958年設保安管理區,1961年為保安人民公社,1982年更名楓坪公社,1984年更名楓坪鄉。1996年底,全鄉人口2546人,面積44.3平方千米,轄三官、老莊、楓樹坪、觀音溝、西鳳、進仕、皂角7個村、27個組。位於鎮安縣西南部,最高處發饃凸海拔1837.5米,最低處孫家溝口海拔522.2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9人。1997年5月,將玉泉鄉轄區併入楓坪鄉,面積78.4平方千米;鄉政府駐楓樹坪,海拔620米,距縣城89千米。2001年11月,撤銷楓坪鄉建制,其轄區併入達仁鎮。
原玉泉鄉
1949年11月設 玉泉鄉,1958年設玉泉管理區,1961年為玉泉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玉泉鄉。位於鎮安縣西南部。面積34.1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鄉人口1310人,轄綠林、千紅、前進、雙埡4個村、20個組。鄉政府駐柏樹坪,距縣城89千米。1997年5月,撤銷玉泉鄉建制,其轄區併入楓坪鄉。
榮譽記錄
2018年7月3日,農業農村部公布「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達仁鎮在列。
相關
達仁鎮千名茶農接受技術培訓
為促進茶葉生產走上 高產、 優質、 高效的路子,提高茶葉生產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鎮安縣達仁鎮聘請茶葉專家對全鎮的茶農進行了為期3天的專業技術培訓,以全面提升象園茶的 質量。
達仁鎮是鎮安象園茶的主要生產地,有着獨特的地理環境。為充分發展地方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該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資源、氣候、品牌優勢,採取得力措施發展和壯大茶葉產業。3月26日,該鎮舉辦了首次茶葉技術 培訓班,邀請安康農校的茶葉專家前來授課。專家們除了向茶農傳授茶葉科學栽培、管理、採摘等技術外,還專門到該鎮茶葉種植示範基地象園村現場指導,並一一回答茶農提出的各種問題,讓茶農受益匪淺。據統計,有1000多名茶農參加了這次培訓。目前,已有150人通過了理論和實踐操作雙重考試,取得了茶葉技術等級證書,成為該縣茶葉發展的首批土專家。
達仁鎮六項機制促穩定
達仁鎮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六項 機制,努力形成「靠預防堵住源頭、靠排查及時控制、靠調處徹底化解」的信訪排查調處機制。1至6月份,全鎮共排查矛盾糾紛23起,成功調解20起,調解率86.9%,為鎮域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營造了安定 祥和的環境。
建立預防機制。各村從「抓 早、抓 小、抓 快」着手,及時掌握信息,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同時採取普法宣傳、以案說法等形式增強廣大群眾守法意識和明辨是非能力,從源頭上減少糾紛的發生。
建立排查機制。各村定期將轄區內糾紛、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以及涉及到穩定工作等方面的信息及時反饋到鎮信訪調處協調指揮中心,鎮指揮中心按戶建立矛盾糾紛檔案,對排查發現的各類矛盾隱患,按性質和輕重緩急進行梳理分類,詳細記入檔案。
建立包案機制。對社會穩定影響較大或解決難度較大的矛盾糾紛,由鎮主要領導包案落實,實行督查制度,限期解決;同時落實包村幹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責任制,納入年終 考評。
建立調處機制。嚴格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 原則,小糾紛由治安中心戶長調處;一般矛盾糾紛由村調委會依法調處;疑難糾紛由鎮調委會及時調處;重大矛盾糾紛上報。涉及到部門的矛盾糾紛,由鎮信訪調處指揮中心分流到部門限期調處;對於涉及多個部門或久調未決的疑難糾紛,由鎮信訪調處指揮中心和鎮調委會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實行聯合辦公,制定調處方案,確保調處 成功。
建立回訪機制。對於調處的重大矛盾糾紛鎮信訪指揮中心指定專人包案,定期回訪,督促履行協議,防止糾紛出現反覆釀成新的事端。
建立報告機制。在 奧運會期間,各村、各單位每5天開展一次拉網式排查,小組、院落要每天一排查。要求各村實行「零報告」制度,每10天向鎮報告一次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情況,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嚴格實行工作責任制,堅持「責任不落實不放過、工作不到位不放過、隱患不排除不放過,問題不解決不放過」。[2]
相關視頻
達仁鎮小學2012年六一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