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沃特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美國國籍,1942年6月生於美國,計算生物學家。 1969年獲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博士學位。1995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2001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2012年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
目錄
經歷
[1] 邁克·沃特曼是計算生物學奠基人之一,他致力於將數學、統計、計算機科學應用於分子生物學問題中,開闢了多個重要研究方向。他與Smith發展的Smith-Waterman算法奠定了生物信息學算法的基礎,他與Lander發展的生物序列映射數學模型成為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重要理論基石,他與Pevzner發展的歐拉圖組裝方法是新一代測序中所有大規模短序列拼裝算法的基礎,他的工作在數學界和計算機界也有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序列比對是研究核酸和蛋白質序列中的最基本任務,在生物學多個領域有重要應用。他在早期為這一領域奠定了堅實、嚴格的理論基礎。序列數據庫搜索的核心是發現兩個序列中最相近的片斷,Smith-Waterman(S-W)算法實現了二項式複雜度,之後擴展為尋找k個無交疊的比對片斷,成為生物序列比對算法的經典和基礎,被絕大多數生物信息數據庫採用。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一個關鍵是對未知基因組進行隨機採樣後通過讀段重疊構造基因組物理圖譜。Lander和沃特曼提出了覆蓋度分析的數學模型,在人類基因組計劃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該計劃和其他基因組測序的重要理論基礎。現在,這一模型已被擴展到宏基因組等更多領域中。在人類基因組計劃中,直到2001年,序列都是通過重疊-布局-共識方式確定。隨着新一代測序技術發展,讀段數目大大增加使這種方法無法實現。他開拓性地提出了基於歐拉圖(也叫De Bruijn圖)的技術,完全重新定義了這個問題,這種圖搜索的技術路線成為新一代測序中序列拼接組裝的基礎,多數新一代測序組裝軟件都採用了這種方法或其變形。
對生物學研究貢獻
早在1997年,邁克·沃特曼應邀出席在內蒙古的一個學術會議並訪問北京大學,他那次訪問和學術報告對中國早期計算生物學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2008年起,他受聘為清華大學講席教授,領導由7位海外傑出學者組成的教授組在清華開展工作。他對我國其他高校和中科院科研所也做了很多貢獻。他與北大錢敏平教授與陳永川院士領導的南開大學組合數學中心有密切的學術聯繫;他指導過的多位中國博士後和訪問學者現已成為中科院的學術骨幹。他對中國國際學術交流也作出了巨大貢獻。2009年,他擔任在北京召開的APBC2009大會程序委員會共同主席並做主題報告,並擔任上海IJCBS國際會議名譽主席。在他的建議和幫助下,本領域最有學術影響的RECOMB年會2013年在清華大學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