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迎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迎娶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迎娶 汉语词汇。拼音是:释义: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或小叔子带领迎亲队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迎娶[1]

外文名称 send a party to escort the bride to the groom's house

拼音 yíng qǔ

释义 娶妻

释义

男方至女家接新妇完婚

来源

《元典章·户部四·婚姻》

基本解释

[send a party to escort the bride to the groom's house] 娶妻。男到女家接新娘

例句

《元典章·户部四·婚姻》:"却令本人迎娶 胡茶哥 为妻。"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楚)平王复命无极领金珠彩币,往秦迎娶。"

明 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约定了回来,先教 魏撰之 纳币,拣个吉日,迎娶回家。"

清 李渔《婚虹局奈何天·虑婚》:"如今孝服已满,目下就要迎娶过门。"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那日已是迎娶吉期,袭人本不是那一种泼辣人,委委屈屈的上轿而去,心里另想到那里再作打算。

沈从文 《阿金》:" 阿金 抱兜已空……好像已无须乎再上媒人家商量迎娶了。"

解析

迎娶也叫"迎亲"。旧京办迎娶喜事一般都在家里举行,也有在饭庄子办的。迎娶有搭喜棚、布置喜房、安排娶亲人员、发轿、依仗、响器、轿子、新人上轿下轿、取新归途、婚后琐礼等许多细致讲究和仪式。办喜事的热闹情况,一切排场在迎娶仪式中有着集中表现。正如一首早年童谣中所说:"大姑娘大,二姑娘二,小姑娘出门子给我捎个信儿。搭大棚,帖喜字儿。牛角灯,二十对儿,娶亲太太两把头,送亲太太拉翅儿。八洒乘团褂子大开禊儿,四轮马车双马对儿……"

回赠

女方回赠礼物,必有状如手帕的五色布袋,寓意五代见面。

迎亲

以花轿迎娶新娘,是宁波人自南宋时形成的风俗。据传花桥系宋康王赵构御赐。花轿由四人抬着前往,后随专侍新娘的送嫂,临到新娘家,女方放鞭炮迎接。此时小孩们拦住轿子,不让进,抬轿的就得给些礼金(称"轿门纸包")才行。此时,新娘按惯例拖延上轿时间,俗称"捱上轿"。

上轿

在迎亲者"三请"、"四清"后,才见穿霞披、戴凤冠,盖大红方巾的新娘,由其兄长抱上轿,或由其弟领上轿。临上轿前,其母喂一口"上轿饭",意谓不忘养育之恩。接着母女俩纵声大哭。有俚语曰:"娘家哭得震天碑懂婶响,婆家家当嗒嗒涨。"新娘上轿坐定后,不可移动座位。座下放只铜火熜,内燃炭火及绒香,随轿需有两男青年缓缓前行,称压轿。轿子将到,新郎家安排人前去接待。相遇时,男方向女方赠糕点,以示敬意。这时压轿者从火熜内炼辣雄点一袋烟,一袋袋地吸着回去,称"接香火"。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