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志的傳說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遠志的傳說故事
龔氏憤書小草同,郝隆巧答謝被諷。
姜維寄藥明心跡,益智強志美名封。
解郁祛痰促腦聰,治驚利巧安神功。
名人逸事
清朝後期思想家、文學家、愛國詩人,近代改革維新的先驅,鴉片戰爭前的龔自珍(1792~1841年)曾向清政府提出南方抵制英國鴉片侵略,北方移民西北,防止帝俄的陰謀不軌。清政府不理睬,其覺報國無門,奮書:
九邊爛熟等雕蟲,遠志真看小草同。
枉說健兒身手在,青燈夜雪阻山東。
遠志為遠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和莖入藥,別名「小草」,為什麼又叫小草呢?據南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載醫|學教育網整理,東晉大臣謝安,開始隱居東山不出,後來下山做了桓宣武的司馬官。當時有人給桓公送了不少中藥,其中有遠志,桓宣武就問謝安,這種(指遠志)藥又叫小草,為什麼一樣藥又叫兩個名字呢?在場的郝隆立即回答說:「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以詼諧反喻的語言譏笑謝安。詩人借喻「遠志棗小草」這個典故,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切合實際,符合時宜。遠志性溫味苦辛,是一味常用的益智安神良藥,《本經》中列為上品。詩人借喻「遠志棗小草」這個典故,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切合實際,符合時宜。遠志性溫味苦辛,是一味常用的益智安神良藥,《本經》中列為上品。 [1]
謝公出山為小草,
遠志偏羞道。
自教人不易忘,
竟惹彼無端笑。
知出山在山功大小。
三國時,蜀國遭亡,蜀將姜維(202~264年)之母被抓。姜維為了忠心報國,向母親以示心跡又不被敵人發現,便買了兩包中藥;一包是遠志,一包是當歸。托人送給母親,母見之後,心領神會,知道了孩子胸懷遠志,要使失去的江山重歸蜀漢的決心。
明代戲劇家湯顯祖(1550~1616年)曾寫了《聞姜仲文使君到閣旬時,懷不能去,漫成六首》,其中有句云:
因母病肺兩留連,夢到茅山採藥年。
我自當歸君遠志,敢言同病一相憐。
相傳,清末湖北有位名醫的母親死後,其寫對聯:「獨有病兒漸遠志,更無慈母望當歸。」用以抒發抱負和懷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