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送黎生下第還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送黎生下第還蜀》
是宋代詩人歐陽修所作詩詞之一

《送黎生下第還蜀》宋代詩人歐陽修所作詩詞之一。

歐詩受韓愈的影響較大,主要體現於散文手法和議論入詩。然而歐詩並不對古人亦步亦趨,故仍然具有自家面目。歐詩中的議論往往能與敘事、抒情融為一體,所以得韓詩暢盡之致而避免了其枯燥艱澀之失。例如《再和明妃曲》議論精警,又富有情韻。歐詩的散文手法主要不是體現於句法上,而是借鑑散文的敘事手段,如《書懷感事寄梅聖俞》敘述宴遊經歷,平直周詳,深得古文之妙。[1]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送黎生下第還蜀[2]

文學體裁;古詩

創作年代;宋代

作 者;歐陽修

詩詞正文

《送黎生下第還蜀》

黍離不復雅,孔子修春秋。

扶王貶吳楚,大法加諸侯。

妄儒泥於魯,甚者雲黜周。

大旨既已矣,安能討源流。

令學者迷,異說相交鈎。

黎生西南秀,挾策來東遊。

有司不見采,春霜滑歸輈。

自雲喜三傳,力欲探微幽。

凡學患不強,苟至將焉廋。

聖言簡且直,慎勿迂其求。

經通道自明,下筆如戈矛。

一敗不足衂,後功掩前羞。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漢族,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籍貫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3]

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4]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5]

歐陽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貶謫,仕途不像晏殊那麼順利,對人生命運的變幻和官場的艱險有較深的體驗。表現這類情感的詞作雖然不太多,但畢竟顯示出一種新的創作方向,即詞既可以寫傳統的類型化的相思恨別,也能夠用以抒發作者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欄檻倚晴空)更展現出他瀟灑曠達的風神個性。這種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用詞來表現自我情懷的創作方式對後來的蘇軾有着直接的影響。[6]

視頻

宋詞十家歐陽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