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志·氏族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通志·氏族略 | |
---|---|
通志·氏族略,南宋著名史學家莆田人鄭樵撰,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成書。《通志》為通史性的志書,共200卷,其中第一略《氏族略》為考辨、論述姓氏的專著,共收錄姓氏2255個。[1]
基本信息
本名 通志·氏族略 [2]
所處時代 南宋
出生地 莆田人
主要作品 《元和姓纂》
該書參閱《元和姓纂》,將姓氏以其起源分為32類,綴以總論,附以四聲,並列舉姓氏混淆實例13種,旁徵博引,考釋甚詳。尤其是總論13篇,對姓氏作了系統的學術探討,對中國姓氏源流、氏族分合及世系衍派均有較詳盡的論述,在中國姓氏學研究中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凡研討姓氏文化者均以其為發凡起例之藍本。
流傳甚廣的《百家姓》一書中,所收504姓,其姓氏源流的分類,均可歸入《氏族略》所列32類之中。該書在姓氏學中的地位和影響,於此可見一斑。
此外,鄭樵還著有《氏族志》、《氏族源》及《氏族韻》等相關的姓氏學專著,是我國姓氏學研究中承前啟後的著名學者。
六書略
《六書略》是講解漢字形體構造的書,宋代鄭樵撰,收在他所著《通志》內。"六書"即許慎《說文解字·敘》所說的指事、象形、諧聲、會意、轉注、假借6種造字的方法和原則。
許慎雖然給六書作了解說,可是在他的書里並沒有把所收的9000多字總的加以區分。鄭樵首創六書分類之學。他在《六書略》里不僅把六書都分別舉例,而且又細加區分,又有所謂"形兼聲"、"形兼意"之類,竟增多至12類,以文字牽就六書,未免於理不合。自此以後,元代戴侗有《六書故》,周伯琦有《六書正訛》,楊桓有《六書統》,明代魏校有《六書精蘊》,趙古則有《六書本義》,趙宦光有《六書長箋》,幾乎把六書分類看做是研究《說文》的惟一途徑,眾說紛紜,走入歧途。
但鄭樵本人對文字演進的趨勢並不模糊。他在本書《六書序》 里說:" 象形指事一也,象形別出為指事。諧聲轉注一也。諧聲別出為轉注。二母為會意,一子一母為諧聲。六書也者,象形為本。形不可象,則屬諸事,事不可指,則屬諸意;意不可會,則屬諸聲;聲則無不諧矣。五不足,而後假借生焉。"這些話還是有些道理的。鄭樵還寫有《六書證》,今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