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論地理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通論地理學》,近代地理學的經典著作。貝·瓦倫紐斯著。作者於1650年28歲時不幸逝世,本書僅完成1卷。原文用拉丁文寫成,1650年8月首次在阿姆斯特丹發表。此後多次再版。1672年以後,先後有了法、德、英等多種譯本,從而廣泛流傳於整個歐洲。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序言和正文。序言中提出了地理學總綱,區分了通論地理學和專論地理學,說明了它們兩者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並設想了專論地理學的規劃。正文是通論地理學內容,分數理地理、氣象學、水文地理和自然地形4部分。其中數理地理部分尤為精闢,在這部分中,作者留意吸收最新的思想,採用哥白尼、開普勒和伽利略以太陽為中心的宇宙學說,最早注意到赤道地帶和高緯度地帶所接受到的太陽熱量不同,並按光和熱的區域分布,劃分了經緯度、氣候帶等,最後論述了地圖投影法。在氣象學部分中,認為風是空氣的水平運動,由於太陽自東向西移動,風也吹自東方。詳述了印度洋的季風,認識到降水在山區較大是空氣蒸發上升所致,指出了熱帶一年分干、濕兩季等,在水文地理部分,認識到地中海水面低於大西洋,主張在地中海與紅海之間開鑿運河,還提到墨西哥灣流的存在。在自然地形部分,認為大山是和地球共生的,而小山則由風蝕形成;指出了海水對地形的營力,但忽視了河水的侵蝕與堆積作用。
本書最早區分了通論地理學和普通地理學,闡述了它們的相互依存關係和各自的研究內容和範疇,這是第一部企圖把普通、數理及自然學與地方地理學結合在一起的著作,把人們帶入到作為一門學科的現代地理學的發展初期,對後來地理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者簡介
貝·瓦倫紐斯(Bernhardus Varenius,1622—1650),德國地理學家。1640年進漢堡大學學習哲學、數學和物理學,1643年去柯尼斯堡大學學醫,後由於結識地理學者而轉攻地理,1647年由漢堡移居阿姆斯特丹。他是推動歐洲地理學發展的主要人物之一,其所創立的理論地理學被公認為該學科的權威理論達1個世紀之久。主要著作還有《日本和暹羅王朝記》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通論地理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 ↑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