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遇见(李宛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遇见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遇见》中国当代作家李宛琼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遇见

有一种遇见,如清水涤心,将相逢的喜悦,定格在时光的门槛。她说,在那本彩印的活动相册,慎重而满怀欢喜地印下这句话。

瑞红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是个清秀的女孩子,眉宇间洋溢着喜气,说话时微微有动作配合,很认真,充满对回应的期待。 虽然初次相逢,但这种遇见,却像久别重逢。那种迫切的倾诉欲,希望得到理解的渴求感,我们热烈交谈,每每引起共鸣。这间图书室久闻其名,果然一派疏朗天真,原木色的几排大桌椅,与透过长长落地玻璃窗的温煦冬阳相得益彰,坐在这里只愿终老其间。人追求的其实不多,舒适温暖足矣,然而这样的地方实在不多。午间的图书室很安静,几个女人喝着茶,好像有说不完的话。翻看着眼前的册子,满满是各种各样的青年读书活动,有街头诵读,有配乐朗诵,一群年轻人朝气蓬勃,极具感染力。不由感叹这个女孩子的用心和努力,能把这份兼职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每个活动的策划都不易,可圈可点。

瑞红是我一个好友的好友,很早就知道她的存在,只是没想到,她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我面前。我不知道世界之小,彼此间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就是这些丝丝缕缕,将今天的我们从数百里之外吸引到一起,注定有一场相遇。从犹豫到投入,从压力到热爱,她讲她的安畅读书会时满眼星光,她讲这份工作的不易也不时流露出困惑。仿佛我这个大姐能给她答案,给她支持,你能触摸到她的无力和坚强。

在去年的采风活动中,我也遇到过一位老大哥,一样的工作经历,相似的爱好,第一次采访的青涩,几乎要被大哥诚恳认真的态度淹没,感觉要把心窝子掏给你,在一群老作家中没来由地认为你可以诠释他,理解他。事实上,我最后写的文章也深受他认可,说,你怎么能知道这么多?其实我并不知道,但人与人,有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语言,那岁月的风雨在眼角眉梢都是痕迹,将信任和通达和盘托出,让你读懂他的内心。可惜的是,这篇文章最终没有发表,也许因为篇幅的限制,也许因为矜矜业业、甘于奉献牺牲的老故事太过老套,引不起二十一世纪读者们的兴趣。这成为我心中的一个遗憾,我依然认为,老黄牛似的工作精神不应该成为历史,而能在恪尽职守的同时,保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并能斩获成绩的屈指可数。这是老大哥的可贵之处,就如他的书法,楷书浑厚端庄,行书酣畅淋漓。此行无意间听到了他女儿的消息,以至于我坚持一定要见见这个孩子。有那样一个父亲,想来孩子也不会平庸。果然,听到满耳都是赞扬。

琼慧懂事勤快,殷勤地为我们沏茶添水,瑞红一再追问我读什么书,我还未开口,她已经将自己读过的书如数家珍了。我很惊讶这个年代还有年轻人喜欢读《毛选》,她谈到的从《白鹿原》到《毛选》的读书经验更是有趣。开卷有益,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过一时之间,我却回答不出她这个问题。读书做计划的时候很少,什么书能打动自己就读什么,文字功底大都是来自儿时、青少年时期的古典文学基础。这些年随年龄增长,读现代文学多起来。做计划去读的书很多要硬着头皮勉强自己,实在不爽,往往事倍功半,或半途而废。

虽然是自己的一点小感悟,但瑞红眼波流转,神情专注,听得若有所思,我知道,她在思考。文学、历史、经济、政治最终盘根错节,息息相关,而人不得十全,总有此强彼弱,填鸭式的学习,莫若跟从自我的内心。近些年各类读书会的兴起,是人们从追求物质享受转向高品质精神生活的象征,是随风潜入夜的春风春雨,应该由衷地点赞。瑞红做的这项工作很有意义,但要入脑入心,还得摒除各类外来任务影响的干扰,不能形式至上。在座杜大姐也是喜文之人,发表的很多高见我也深以为然,午间的阳光很温柔,茶水很清香,几个人火花四溅的讨论颇为投契。

茶喝了一杯又一杯,却没有结束话题的意思,因为还要启程,我们不舍地结束了午间茶话会。琼慧将我们送到楼下,瑞红将我们送到酒店,久久未将车头转去。她的困惑,她的认真也在我心头留下深深痕迹,做一件事容易,坚持下来难。这也是我们的共同之处吧。不管别人有什么样的评价,你的努力总能最终得到回报,有益于社团社会,有益于我们自己,就是最好的理由。

也许相逢就是一种缘,也许这样的遇见是一种更深的缘,如清水涤心,如春风拂面。每个生命都像一颗星星,巡轨而行,在冥冥中偶或交汇,迸放出灿烂的光芒,在时光的长河中留下华彩印痕。原来还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同你一样,爱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梦想,在萤火一样的光芒中砥砺前行,不为旁骛,我们何妨相互勉励,让这遇见成为点染星空的美丽璎珞,从此欣喜,彼此并不孤单……[1]

作者简介

李宛琼,1971年生,山西省交城县人,现在太原工作,山西省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