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道德经:生而不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生而不有

汉语成语,拼音是shēng ér bù yǒu,意思是指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出自《老子》。 [1] 中文名 生而不有释 义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 拼 音shēng ér bù yǒu出 处《老子》

作者

李耳(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诞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汉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县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他与黄帝并称“黄老”,学说倾向于无为而治。学说受到汉文帝景帝窦太后、和相国曹参等推崇。

成语解释

生:生养(万物)。有:据为己有。意思是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 [2]

成语出处

《老子》第二章:“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自《大学语文》第九版

成语用法

示例 《老子》第十章:“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出处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视频


参考资料

categorg:+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