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安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达安辉 |
---|
又称“达爷” 籍贯 广东 荣誉 香港医学界之父 性质 医师
|
达安辉爵士(英语:Sir David Todd,1928年11月17日-2017年8月16日)[1][2],1947年入读港大医学院。在医学院的大家庭里,人称“达爷”。
简介
达安辉教授于1928年生于广东,二次大战广州沦陷时来港,在拔萃男书院就读及寄宿。1952年毕业于港大,获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1958年并获医学博士学位。达教授毕业后在玛丽医院任内科医生一年,随即受聘于港大内科学系任全职教席,其后除多次在海外进修及从事研究工作外,达教授以其专业完全献身为港大内科学系服务。
达安辉教授是著名血液学专家,著作超过百种,由1974至1989年,任内科学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
达教授在其专长血液学方面,享有世界权威的声誉,获北美、欧洲、亚洲及澳大利亚等地著名医科学府颁授很多学术荣衔,并邀请担任客座教授及校外考试委员。在本港,他对医学教育发展的贡献,亦赢得崇高声誉,他极力主张改善本港医学进修教育的设施。1986年他协助筹设的香港内科医学院成立,亦自始即担任院长一职。1978至1980年期间,达安辉教授出任港大副校长,1987年获委为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委员。为表彰他对本港医疗工作的贡献,1982年获颁授英帝国官佐勋章(OBE),1990年获英帝国司令勋章(CBE),并获香港中文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3]
义父达保罗(Paul Jerome Todd)是美国长老会(Presbyterian missionary)的医生,义母Margaret Strathie是广州首位注册护士。
达保罗夫妇一共收养三名华人儿女,安辉排行第二,姐姐瑶辉、弟弟英辉,三人都受义父母的影响当上医生。
1937年日本侵华,义父送他离开广州,到香港拔萃男书院升学。
1974年接替麦花臣(Alexander James Smith McFadzean)教授担任内科学系系主任,在他率领下,血液学、心脏学、内分泌学、胃肠肝学、神经学、肾脏学等各科都在短时间内迅速起步,本地的师生比例开始大幅增加。
1985年发起成立香港内科医学院(Hong Kong College of Physicians),主动联络海外的医院和同行,以保障香港医生的医学资格顺利过渡九七回归,并促使香港成为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之海外考试中心;又于1992年担任香港医学专科学院(Hong Kong Academy of Medicine)创院主席,推动香港医生在本土接受专科训练及资格保证。
桃李满门
达安辉于一九四七年、十九岁之龄入读港大医学院,在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先后出任港大内科学系主任、香港内科医学院创院院长、首届医院管理局大会成员、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创院主席,一九九四年退休后任港大荣休教授。
由他发起成立的香港内科医学院,保障了香港医生的医学资格顺利度过九七回归。去年八月十六日,达安辉辞世,终年八十九岁,约六百名医生、高官、亲友出席了他的追悼会,入室弟子之一的血液及血液肿瘤科专科医生梁宪孙称其为“香港医学界之父”,时任中大校长沈祖尧则视达安辉为“启蒙老师”。[4]
影片
参考文献
- ↑ 达安辉——众人的老师. [2017-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5).
- ↑ 600名医高官追思达安辉
- ↑ 第143届 学位颁授典礼 (1992)达安辉,香港大学
- ↑ 达安辉培育多位名医 桃李满门,东方日报,2018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