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那一處山水可心安(子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那一處山水可心安》中國當代作家子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那一處山水可心安

那一片成就了滄桑的淨土,那一架靈動的山水,雖然景色宜人,熱鬧紛繁,卻是一片心安處。越是走近他們的懷抱,心靈放飛的欲望就越是欣欣跳動。

隆冬已至,春就不遠了。每每有了春的訊息,就格外想出去走走,去親近大地那一片生機與鮮活,感悟一次山水的靈動。在冰雪已經融化的阡陌里,去尋找那一抹泥土的芬芳。沿着熟悉的路徑,輕裝前行,重溫經年裡曾經的風景

花紅柳綠的春季,沐浴着一路花香,向着沙河西南方向駛去,沿着故土安河村蜿蜒西上,有着一座千年杏鄉之稱的古村落杏花莊,漫山遍野的 杏花,不羈地綻放,穿越杏林,就會出現「遊人昂首看蜂蝶,落了一頭粉色花」的景趣。

環顧四周,一些不曾認知的花兒進入眼帘,它們的花期也許在杏花的前面,早已默默綻放。越是艷麗的事物,越是不夠長遠;越是朴白無華的 生命,越是會經久不衰。一陣風兒刮過,滿山遍野的杏花雨紛紛飄落,而那些無名花兒們還在從容地綻放。後來,杏花結了果子,我不知道無 名花兒也如此。

一個時辰稍多,就到了河北著名的風景區,九龍廟溝。那裡的九龍廟、九龍潭、後龍池、虎丘山、桃花庵、九龍湖它們一起見證了歲月的蒼老,堅守着那一份來自遙遠的莊重。無言地訴說着赫山九龍大王楊九思剛直不阿,除暴安良,普濟蒼生的恩德。一位守廟的老者說,只要以民為天,無論天老地荒,都會受到百姓擁戴的。

歲月源遠流長,而楊九思(九龍神)卻活在一方百姓心中,香火終年鼎盛。從初春開始,天各一方的旅人,懷着虔誠的心靈,陸陸續續來到這 里,祭拜棄惡揚善,除暴安良的使者,點燃一炷香,祈求國泰平安,合家安康。

這是一片聖土。無論來自四面八方的人何以絡繹不絕,卻很難聽到喧鬧的時聲音,一派莊嚴肅穆,使這片淨土以及靈動的山水越發的清淨。從 高高的山巔沿着幾百層石階下行,兩邊是遮天蔽日的松柏,即便是正午時分,也很難見到一縷陽光,那些紅楓,杜鵑,老榆,棗樹們年復一年 共生共長,和諧相處,為這一處山水成就一片綠蔭。到了雨季,自山巔而下,溪流潺潺,淨水無音,清澈的溪流晝夜兼程,一直流向谷底,流 向水面寬闊的九龍湖。

湖面蜿蜒向後延伸,淺水處,那一群群魚蝦悠閒自得,在一塊水石周圍遊戲,有聲音驚嚇,瞬間潛入深水處。傍晚時分,會有螃蟹出行,它們 悠然自得,憨憨可愛。這一片被歲月慮化的淨土,派生於大自然的山水,清淨的會讓你呼吸均勻,忘記身在何處。

在這面積大約十多公里的峽谷,只有幾座用青石建造而成的房子,住着幾位看山守廟的老人,房子那樣的簡陋,簡陋得讓人們會看到久遠的過 去;那樣的清淨,清淨的生怕腳步驚擾了這裡的草木。

來這裡遊山玩水的人也好,祭拜九龍神的人也好,好像瞬間都會變得如此的從容。那鳥兒或棲息在某一塊石頭,或棲息在一處溪畔,你路過它 們身邊,也無絲毫的驚恐。據說,只有這裡的鳥兒才會這樣的從容,因為它們一代代都繁衍在這樣清靜的峽谷里,生命里與生俱來就蘊含着淡 定的血脈。

梭羅曾在《瓦爾登湖》中寫道,「一個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有表情的景色。凝望着它,可以量出自己天性的深淺」。說是九龍湖,其實是 一座中型水庫,不知誰取下了這個詩意的名字。深水處,有二三十米深,來這裡旅遊的人們,偶有違反規定,結伴跳進九龍湖,以洗濯市井的 喧囂與浮躁。

乾旱之年,水面淺了許多,仍有三三兩兩的垂釣者,悠然自得的定坐,堅守着一片清淨。在垂釣的同時,也釣到了湖一般寧靜的心境和水墨一 般的山水。在不遠處的淺灘里,偶爾也會見到幾對拍婚紗照的新人,任攝影師的擺布,他們把一生至愛的承諾定格在這寧靜的山水。遊人也會 由衷的為新人送去祝福,祝福他們的愛情也宛若這裡的山水,千古悠長。

傍晚時分,遠山近水,顏色瞬間變得幽深,晚霞從山的縫隙灑來,一片金黃,守護在石徑兩旁的松柏在霞光的沐浴下,也格外的生機盎然。

晚霞染紅了西部的天空,就要作別這一處山水。相必,此刻的遊人大約也和我一樣,多麼嚮往在這一片淨土上禪定修行,汲取天地之精華,傾 聽山水之清音!一個生命從自然中來,無論經歷過怎樣的進化,他對大自然的依戀與依賴都無法改變。然而,大自然卻又在現代文明的侵擾中,越來越失去了它自身喜愛的那一抹清寧。青山綠水,永遠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淵源。

無論青山,抑或綠水,甚至一草一木,雖不能與人類直接對話,然而也斷然是具有血肉的生靈。你只要有一顆慈悲與敬畏的情懷,那一片淨土,那一片山水就從不會與我們遠離。[1]

作者簡介

子雋,男,1970年出生,河北邢台市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