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邹志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邹志刚
邹志刚
出生 1955年3月
国籍 中国
籍贯 山东黄县
民族
母校 天津大学
职业 材料学专家
研究领域
能源与环境材料方面的研究

邹志刚[1]

,男,材料学专家。南京大学教授。 1955年3月生于天津市,籍贯山东黄县。198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1986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6年于日本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材料方面的研究。

教育背景

  1. 198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
  1. 1986年,获该校硕士学位
  1. 1996年,于日本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 现任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及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院双聘教授,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负责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项目”席科学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日本北海道大学兼职教授。
  • 曾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米纳米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与光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环境材料分会理事,以及任《中国材料进展》编辑委员会委员、国际学术杂志NPG Asia Material 顾问编委、Journal ofCrystallography编辑等职务。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材料方面的研究。在光催化材料及其在能源与环境中应用的基础研究中,提出了调控光催化材料能带结构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发展了新一代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材料,拓宽了光催化材料的响应范围,实现了可见光下水的完全分解。通过构建纳米异质结光催化材料新体系,实现了光生电子和空穴对的有效分离,显著提高量子效率和光催化性能。发现了不同污染物间的协同降解新效应,筛选出可实际应用的高效光催化材料体系。模拟植物光合作用实现了利用光催化材料将CO2和水转化为氧气和甲烷等碳氢燃料,拓展了光催化材料的研究领域。

研究成果

长期从事光催化材料及新能源方面研究,在新一代光催化材料等能源与环境材料的设计理论、核心制备和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系统、原创性的成就,在包括Nature、Phy.Rev.Lett. AngewChemInt Ed 和JACS 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96 余篇,SCI 他引18281 余次,获中国发明专利56 项、美国专利1 项、日本专利2 项。多项成果应用于国防建设中并获得军方的高度评价。创建了昆山桑莱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多项研究成果在该公司实现了产业化。承担包括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 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成果有:

  1. 提出了光催化材料的能带结构调控、设计理论与筛选方法,发展了高效太阳能转换的可见光响应型新一代光催化材料。
  1. 构建纳米异质结光催化材料新体系,获得提高量子效率新方法,发现协同降解新效应,为光催化材料迈向应用筛选出高效材料体系。
  1. 将光催化材料用于还原CO2 制备碳氢燃料,开拓获取非化石燃料的碳中和途径推动了人工光合成的发展。

主要奖项

  • 1999年和2003年分别两次获得国际结晶学会贡献奖。
  • 2012年和2016年分别两次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 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参考资料

  1. 邹志刚 中国科学院学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