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秉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鄒秉綬
鄒秉授(? —1955) ,字印臣,別號鄒大、鄒一人,煙臺市芝罘區鄒家村人。
清末庠生。青年時期曾入山東省高等師範學校讀書,畢業後赴德國留學,獲帝國工藝大學工藝士、美術專科學校美術士學位。
歸國後加入同盟會,與黃縣徐鏡心、棲霞謝鴻濤等在毓璜頂創辦東牟公學,作為山東同盟會總機關,任庶務長,秘密發展會員。
1907年到牟平與該縣同盟會領袖李書潤、於清泮等建小學十幾處,實行男女同校,並陸續發展會員近30人。
煙臺、牟平光復後,去北京,先後任直隸辦公署參議、保大旗產清理處處長、河北大學校長等職。民族氣節高尚,日寇入侵冀東後,冀東偽政權聘他為顧問,被嚴辭拒絕。
日軍侵占膠東,他寫信令在青島李格莊任鐵路站長的兒子鄒文臣辭職回家辦學,並積極支持兒子抗日救國。擅長山水書畫,尤工松菊,左右手均能作畫,能雙手執筆同時書寫對聯。晚年閒居北京,以賣字畫為生,著有《如是我聞》一書。
1955年病逝於天津。[1]
投身革命辦學報國
鄒秉綬左筆書法
在萊山區濱海路街道西南約3公里,有一個300多戶的小山村,名曰鄒家。該村位於金斗山北麓,盛產大櫻桃,村南新修的金斗山路是萊山區貫穿東西的主動脈之一,新公路的修成,激活了沉寂已久近乎封閉的小山村,也加快了農民勤勞致富的腳步。相傳鄒家村的原村名是邵家花園,居住的多數人姓劉,鄒姓人明末清初由福山遷入此地。日久天長,人口漸多,後更名為鄒家村。清末,這裡誕生了一位傳奇式人物———鄒秉綬。
鄒秉綬生年不詳,卒於1955年,字印臣,亦作因陳,別號鄒大、鄒一人,辛亥革命煙臺地區發起人之一,曾擔任河北大學校長。
鄒秉綬出生於清末原牟平三區鄒家村(現屬萊山區濱海路街道鄒家村),幼年在私塾讀書,以聰穎善辯而聞名鄉里。
青年時代入山東省高等師範學校讀書,畢業後去德國留學。留學期間生活艱苦,曾以翻譯《聊齋》故事的稿酬交納學費,勉強維持生活。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獲德國帝國工藝大學工藝士及美術專科學校美術士學位。
學成回國後,懷揣一顆報國感恩之心,加入了中國同盟會,積極參與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和「自由、平等、博愛」的宣傳活動,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大無畏精神與封建勢力作堅決鬥爭,並利用各種渠道,多方聯絡打探,與黃縣徐鏡心、棲霞謝鴻燾等在煙創辦東牟公學,作為山東省同盟會總機關,鄒秉綬任庶務長。
同時在當時福臨夼的竹林寺、孔家灘的泉水庵,鄒家村的圓通庵設立聯絡點,積極開展活動,秘密發展同盟會會員將近三十人。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鄒秉綬在自己的家鄉圓通庵建起十里八村最早的男女小學學校。隨着人口不斷的增多以及人們對知識的渴求,圓通庵兩廂曾經門庭若市座無虛席。
1965年反「四舊」、「破除迷信」,圓通庵被徹底拆除,物料等搬走後,改建成的鄒家村小學,即現在的鄒家村村委。
1907年,鄒秉綬到牟平與該縣同盟會領袖李書潤、於清泮等籌建小學十幾處,學制為6年,實行男女同校。學校設校董一人,老師若干。學科有尺牘、國文、算術、美術、勞作、體育、音樂,後來增加地理、常識。音樂課以愛國主義為基調進行教唱,像《滿江紅》、《蘇武牧羊》、《漁夫樂》等。後來教唱抗戰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救亡進行曲》等。
煙臺、牟平光復後,鄒秉綬去了北京,先後任直隸督辦公署參議、保大旗產清理處處長、河北大學校長等職。數年後,由於形勢的變化,鄒秉綬辭去河北大學校長職務,在青島繼續宣傳三民主義,深入發動民眾,跟隨孫中山先生,宣傳抗日救國,組織號召民眾團結一致,共同抵禦入侵之敵。鄒秉綬關心政治,為民族的獨立富強奔走呼號。熱心教育事業,並身體力行,在他的倡導之下,各地小學辦得紅紅火火,民眾日漸覺醒,抗日救亡熱情日漸高漲。
1935年11月,大漢奸殷汝耕在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操縱下,製造了「冀東事變」,成立了「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自任頭腦。冀東偽政權欲聘鄒秉綬為顧問,被其嚴辭拒絕。一群漢奸、官僚、走狗在天津大羅天飯店大擺宴席,為殷汝耕作壽。當時鄒秉綬正是以書畫聞名於世的時候,他也接到了「請帖」,一時進退維谷:為漢奸慶壽,豈有此理,決不能前往;又一想,接到了「請帖」,託辭不去,事後必有麻煩。鄒秉綬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毅然前往。
宴會上,酒過三巡,司儀「號召」與會者吟詩作畫吹捧殷汝耕的「豐功偉績」,輪到鄒秉綬作畫了,他從容不迫地拿起筆來,剎時筆走龍蛇,一揮而就,落了款,鈐了印,扔下筆,拂袖而去。
殷汝耕是浙江人,不認識地瓜,隨從告訴他,鄒秉綬畫了一盤剛出鍋的、熱氣騰騰的大地瓜,且有題詞曰:白薯吾鄉名地瓜,小民家家皆種它。殷汝耕是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畢業生,他明白鄒秉綬在罵他是個「白薯」,一怒之下,大吼:「把鄒大給我抓起來!」豈知此時,鄒秉綬早已上了船,橫渡渤海,直奔煙臺老家。日本侵略者占領膠東,他寫信令其在青島李格莊任鐵路站長的兒子鄒文臣,辭職回家辦學,並積極支持兒子宣傳抗日救國,其民族氣節日月可昭。
鄒秉綬擅長山水畫、花鳥畫,尤工松菊。他的花鳥畫以寫意為主,寫意中交錯着工筆,構圖新穎,色彩艷麗,所畫形象栩栩如生。人物畫也多為寫意之作,寥寥數筆,人物的喜怒哀樂便躍然紙上,其繪畫技法明顯受到西方油畫的影響。其書法諸體皆能,尤善隸書和行書;隸書作品,雄渾古拙,氣象博大;行書作品勁挺奔放,率意俊秀;行中有隸,隸中有行,書香之氣溢於字間。
鄒秉綬左右手均能作畫,亦能兩手執筆同時書寫對聯。在現解甲莊街道辦事處繁榮莊村,有一所1939年建成的小學,校門門樓寫有「范家莊村里小學」,這7個正楷大字,就是當時鄒秉綬書寫的。
鄒秉綬晚年閒居北京,以賣字畫為生,其作品構思精妙,形神兼備,名重京津等地,時人視為珍寶。其與清末民初革命家、同盟會員劉大同(1865-1952)交往頗深,1955年病逝於天津,著有《如是我聞》一書。科班出身的鄒秉綬在近現代膠東革命史、教育史及美術史上,都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作品欣賞
參考資料
- ↑ 鄒秉綬《富貴長春圖》,孔夫子拍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