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宏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郝宏奎 | |
郝宏奎,男,满族,中共党员,1963年1月出生,教授,专业技术一级警监,博士生导师。 [1]
1984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88年1月获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2]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一级警监
出生日期----1963年1月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毕业院校----西南政法大学
人物履历
郝宏奎,先后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业务基础课教研部犯罪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公安业务基础课教研部副主任,侦查系主任,校党委委员、教务长(副局级)。
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工作期间,系公安大学侦查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刑事侦查学》课程负责人。1992年、1996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011年3月调任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政委,2013年担任铁道警察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继续担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任免职务
2015年6月26日,公安部党委任命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社会兼职
担任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被华东政法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聘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主持完成及在研省部级项目4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
人物著作
著有《反暴临战学基础》、《警察查缉战术》、《犯罪控制与警务改革》、《绑架犯罪案件的侦查与处置要略》、《反劫持谈判与战术》等专著5部。
主编《犯罪学》、《人质解救术》、《犯罪现场勘查》等教材、文集多部,在《法学》、《法学杂志》、《中国刑事法杂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著作、译著、教材及文集:
《刑事侦查学总论》,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李昌钰博士犯罪现场勘查手册》,主持翻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犯罪现场勘查》,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反劫持谈判与战术》,专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绑架犯罪案件侦查与处置要略》,专著,群众出版社,2004;
《警察查缉战术》,专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刑事侦查学》,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犯罪控制与警务改革》,专著,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人质解救术》,主编,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犯罪学》,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
《反暴临战学基础》,专著,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
《侦查中的隐性知识:专家观点与典型案例》,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侦查论坛》,主编,从2002年以来已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连续出版14卷。
《论数字化时代侦查活动的演进》,载《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1期。
《公安高等院校公安专业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载《公安教育》2014年1期。
《如何科学地认定犯罪事实--《犯罪重建》译序》,载《犯罪研究》2013年5期。
《提升公安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水平问题刍议》,载《公安教育》2012年10期。
《行为证据浅探》,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5期。
《公安高等学校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应注重"三个兼顾"》,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期。
《同一认定理论地位新探》,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侦查学逻辑起点探析》,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3期。
《侦查学原理研究30年探要》,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1期。
《警方主导下的自杀干预及流程和要领》,载《警察实战训练研究》2008年3期。
《论视频监控系统在侦查中的运用》,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8年5期。
《论虚拟侦查》,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1期。
《侦查破案的基本规律》,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1期。
《论命案防范》,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论劫持人质案件处置指挥职责与体制》,载《公安研究》2006年3期。
《中国社会转型期侦查工作的演进轨迹》,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1期。
《劫持人质案件的前期处置》,载《中国刑事警察》2006年2期。
《论劫持人质案件的特点》,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载2006年3期。
《论并案侦查条件的科学运用》,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4期。
《犯罪现场勘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理论化--〈李昌钰博士犯罪现场勘查手册〉评介》,载《犯罪研究》2006年6期
《第五届全国侦查学术研讨会暨侦查系主任论坛综述》,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3期(第一作者)。
《刑侦改革的考量》,载《人民公安》2006年12期。
《侦查理论与实务几个问题的探讨》,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1期。
《论侦查信息化》,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期。
《处置劫持人质案件有关问题研究》,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2期。
《侦查与侦查学若干基本问题探讨》,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1期。
《警察出庭作证若干基本问题探讨》,载《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2期。
《论犯罪现场勘查的原则》,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6期。
《谈判现场的锦囊妙计》,载《人民公安》2004年5期。
《论侦查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6期。
《志愿反扒面面观》,载《人民公安》2004年6期。
《侦查讯问改革与发展构想》,载《法学》2004年5期。
《恐怖性劫持人质事件处置方略》,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4期。
《论犯罪现场重建》,载《犯罪研究》2003年4期。
《杀人犯罪动机的系统推断》,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1期。
《警察出庭作证应对策略》,载《人民公安》2003年4期。
《正确认识、评价和推进刑侦改革》,载《人民公安》2002年5期。
《论模拟现场勘查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与现代化》,载《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1期。
《论犯罪现场的构成》,载《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4期。
《浅谈侦查模式的变革》,载《人民公安》2002年11期。
《论人质谈判的类型》,载《公安研究》,2002年7期。
《警察查缉战术若干基本问题探讨》,载《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2期。
《犯罪现场分类的新视角及其意义--中美犯罪现场分类之比较研究》,载《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5期。
《盘查战术浅探》,载《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3期。
《对峙性缉捕战术研究》,载《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5期。
《追缉战术浅探》,载《政法学刊》2001年2期。
《评英国犯罪预防的理论、政策与实践》,载《公安大学学报》1998年1期。
《劫持人质案件的概念、特点和类型》,载《政法学刊》1998年3期。
《论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载《公安大学学报》1996年6期。
《淫欲型系列杀人犯罪的特点和侦察途径》,载《山东公安丛刊》1995年8期。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反暴临战学的构想》,载《公安大学学报》1992年2期。
《犯罪时空论(上)--论犯罪空间》,载《公安大学学报》1987年4期。
《犯罪时空论(下)--论犯罪时间》,载《公安大学学报》1987年5期。
《我国刑事侦察学史略》,载《法学杂志》1987年5期。
《论刑讯逼供产生的历史根源》,载《政法学刊》1986年6期。
《对侦查和侦察的不同见解及处理意见》,载《法学杂志》1986年3期。
《论刑事犯罪现场的分类及其意义》,载《公安大学学报》1986年4期。
《重大暴力性案件的侦察和指挥体系初探》,载《公安大学学报》1985年2期。
《视频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功能及其发展前景--从伦敦地铁爆炸案谈起》,载《证据学论坛》2008年辑刊。
《美国的实践导向型证据分类法及启示》,载《证据学论坛》2010年辑刊。三、报纸论文:
《侦查程序改革中如何体现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并重》,载《人民公安报》2007年11月3日版。
《警方实施自杀干预的基本流程及要领》,载《人民公安报》 2006年7月28日版。
《劫持人质案件处置指挥问题新探》,载《人民公安报》2005年9月7日版。
《以科技推进侦查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载《人民公安报》 2005年11月30日版。
《刑事侦查工作方针修改再探讨》,载《人民公安报》2005年12月28日版。
《刑事司法改革:兼顾人权保障与侦查效率》,载《人民公安报》2004年3月10日版。
《处置劫持人质案中如何引导新闻舆论》,载《人民公安报》 2004年12月8日版。
《解决警力不足的途径探讨》,载《人民公安报》2003年8月5日版。
《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刑侦工作方针》,载《人民公安报》 2003年10月8日版。
《WTO时代的刑侦工作方向》,载《人民公安报》2002年10月16日版。
《新刑诉法施行与侦查办案能力的提升》,载《人民公安报》2012年07月29日版。
《数字化侦查异于实体侦查的七大特点》,载《人民公安报》2012年07月15日版。
《数字化时代侦查工作应把握好"十个统筹"》载《人民公安报》2010年10月25日版。
《侦查阶段错案的成因及治理对策》,载《人民公安报》2010年7月25日版。
《行为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大有可为》,载《人民公安报》2013年5月5日版。
《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和原则》,载《人民公安报》2011年8月21日版。
《刑事错案原因哲学探源》,载《人民公安报》2013年8月11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