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的图片

部(拼音:bù),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说文解字》对"部"的解释为"天水狄部",即天水郡狄部所在地。现代有学者认为"部"本义是某一地域下分出的下级行政单位。后引申为统率,又引申为区分、分开的意思。又用作名词指类别之义。"部"因此也用为官署,行政机关。"部"还作量词用,多用来指书籍或影视片,如一部影片、两部电视片、三部书。也用于指其他事物,如说一部机器、两部汽车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部

拼音; bù,pǒu

部首; 阝(右)

五笔; UKBH

仓颉; YRNL

郑码; SUJY

笔顺; 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撇弯钩、竖

字级; 一级(编号:2044)

平水韵; 上声七麌(bù)、上声二十五有(bù、pŏu)

注音字母; ㄅㄨˋ,ㄆㄡˇ

总笔画数; 2+8

异体字; 郶

统一码; 基本区 U+90E8

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笔顺编码; 4143125152

四角号码; 0762₇

造字法; 形声字

文字源流

"部"为形声字。战国文字字形从邑、咅(pǒu)声。从邑,指与行政区域而言;咅声,表示音读。从篆文(图2)到楷书皆承战国文字字形而来。

《说文解字》对"部"的解释为:天水狄部。即天水郡狄部所在地。但这是否为其本义还值得商榷。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提到:"部之言簿也,分簿之也"。即认为"部"有分开之义。另有一些对古文的注解中也有类似说法。例如:《荀子·王霸篇》:"如是,则夫名声之部发于天地之间也。

"唐杨倞注:"部当为剖,谓开发也。"柳建钰《从"咅"得声字初探》一文中通过对从"咅"得声字的分析概括出,从咅声多训背、增或开。结合"部"字的形旁和声旁,可推出其本义为"某一地域下分出的下级行政单位",这一意义本身就包含了"整体与部分"的背景信息,这也为其可引申为"部分、单位、门类、部队"等意义提供了意义基础。

部由"行政单位"这个意义又引申为官署之意。中国从隋唐开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这个制度一直沿袭到清代。现代一些国家级的机构,诸如民政部、文化部等,也是这个意义的沿用。"部"在现代汉语中,除保留古代六部的意义以外,还扩大用于某些单位的名称比如经理部、销售部、采访部、流通部,甚至只有一两个人经营的食杂部。

用于量词是"部"的一个常见用法。在古代汉语中,"部"作为量词主要与三类词语搭配使用:乐队或乐器类词语、书籍类词语、部队类词语。《梁书·武帝纪上》:"(永元)三年二月,南康王为相国,以高祖为征东将军,给鼓吹一部。""鼓吹一部"是古汉语中"部"称量乐器类词语最常出现的一个短语。"鼓吹"作为古代的一种乐器合奏,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组合关系,这种语义特点与"部"的语义背景信息相吻合,故成为常用搭配。同样,书籍因其种类或门类的特性、军队因其编制的特点,都与"部"的整体与部分的背景意义相吻合,因而可以组合搭配。也就是说,量词"部"是对由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性名词的范畴化。在现代汉语中,量词"部"搭配的类别有所改变。主要有书籍类、文艺作品类、机械类。[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