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酪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酪農,是一種畜牧業的型態,意即農民種植牧草作為飼料,餵養乳牛、乳羊等,以生產鮮乳或乳製品的農業。

酪農是一種畜牧業的型態,意即農民種植牧草作為飼料,餵養乳牛乳羊等,以生產鮮乳或乳製品的農業。

臺灣酪農業歷史三階段

臺灣近代酪農業的歷史可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日據時期,從事酪農生產的大多是地方上的望族,在都市周圍以自產自銷的方式小本經營;第二階段是在光復前後(約民國四十年),民間開始有大型的乳品工廠產生(如:味全、福樂、光泉……),以契作收購生乳的方式,提供酪農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並配合政府輔導酪農提升飼養的質與量;第三階段來到民國六十年代,政府積極推廣國人養成喝鮮乳的習慣,進一步提升酪農的生產能力,專案補助一批青年酪農先鋒至美國接受專業酪農訓練,並在學成歸國後,把在美國學得的專業與經驗在臺灣傳承,因此中部酪農村在臺灣酪農業的發展上,扮演著轉型的先鋒角色。 [1]

崙背酪農

崙背是典型農業鄉鎮,也是全台第二大酪農區。「崙背酪農專業區」,是全台第一處設立的酪農專業區,所產鮮乳佔全台十分之一。

崙背是全國第一個設立乳牛專業區的地方,目前飼養約八千多頭的乳牛,並引進荷蘭荷士登牛,積極的改良養育,使其適應台灣氣候,因此素有畜牧之鄉之稱。為樹立新形象,崙背鄉公所特設計了融合布袋戲洋香瓜與乳牛為一體的新地標,矗立在鄉界各主要道路,給鄉民和外賓不同的視覺享受。 [2]

酪農牧場是一個可以生態循環的永續農業

台灣地小人稠,酪農業應效法日本歐洲採小酪農(150~300頭)規模發展,而不適合美式上千上萬頭集約規模發展。畜牧業動物只要數量龐大集約飼養,就會對環境帶來污染壓力,大量動物集約圈養,也容易產生疾病,對動物、環境、生產者、消費者都是一種極大風險。精緻小而美的酪農家牧場,才能做到視牛如親;養牛人家,牛養家人,人牛一家親的境界。 [3]

視頻

鮮乳4革新|土地|酪農業的永續

在大型動物獸醫師、牧場管理人才、牛隻營養師,碰到人才斷層的問題,年齡屆滿的前輩陸續退休,而新世代的接棒者寥寥可數。

當我們不斷思考,該怎麼讓酪農業永續——守護牧場的第一線工作者,讓他們有足夠的報酬、資源與人才,應該更是這片土地需要培養的意識,藉此成為我們討論長期發展的穩固基石。

我們希望讓優質的酪農,獲得合理的利潤,讓他們得以健康,同時全方位升級牧場,製造正向循環。 [4]


我們的島 乳牛的信號

荷蘭牛是世界上產奶效率最好的牛種,台灣引進已有二三十年的時間,經過長年育種改良,原本住在溫帶荷蘭牛,在酪農搭配灑水降溫的方式下,大多已能適應台灣炎熱天氣。

母牛一年當中有300天都在產乳,一旦飼養環境不佳,很容易導致疾病而被迫淘汰。其中,最讓酪農頭痛的就是乳房炎。因為牛的24小時,臥躺占了最長時間,而牛舍為了降溫,通常會大量灑水。一旦地面疏於保持清潔乾爽,牛躺在髒水橫流的地面,就容易遭細菌感染。

台灣現有的553戶酪農戶,總共飼養約11萬頭乳牛,但目前仍缺乏一套能夠評估動物福祉的機制,帶大家一塊關心乳牛的生活環境。 [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