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令狐留守尚書見贈十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酬令狐留守尚書見贈十韻》 | |
---|---|
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 |
《酬令狐留守尚書見贈十韻》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詩詞之一。
白居易的詩在當時流傳廣泛,上自宮廷,下至民間,處處皆是,其聲名還遠播新疆和朝鮮、日本。白詩對後世文學影響巨大,晚唐皮日休、陸龜蒙、聶夷中、羅隱、杜荀鶴,宋代王禹偁、梅堯臣、蘇軾、張耒、陸游及清代吳偉業、黃遵憲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詩的啟示。白居易的詩歌在日本的影響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歡的唐代詩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說中常常可以見到引用他的詩文,可以說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國唐代詩歌的風雲人物。[1]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酬令狐留守尚書見贈十韻
創作年代;唐朝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白居易
詩詞正文
《酬令狐留守尚書見贈十韻》[2]
長慶清風在,夔龍燮理余。
太和膏雨降,周邵保厘初。
嵩少當宮署,伊瀍入禁渠。
曉關開玉兔,夕鑰納銀魚。
舊眷憐移疾,新吟念索居。
離聲雙白鸝,行色一籃輿。
罷免無餘俸,休閒有敝廬。
慵於嵇叔夜,渴似馬相如。
酒每蒙酤我,詩嘗許起予。
洛中歸計定,一半為尚書。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著名唐代大詩人和文學家,與李白、杜甫齊名,有「詩魔」和「詩王」之稱,[3]
武宗會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於洛陽,葬於洛陽香山,享年75歲。他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
白居易的閒適詩在後代有很大影響,其淺切平易的語言風格、淡泊悠閒的意緒情調,都曾屢屢為人稱道,但相比之下,這些詩中所表現的那種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閒適」思想,以及歸趨佛老、效法陶淵明的生活態度,因與後世文人的心理較為吻合,所以影響更為深遠.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於促使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曆(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針砭作用。但過分強調詩歌創作服從於現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創造和風格的多樣化。[4]
視頻
參考資料
- ↑ 白居易簡介及代表作 快資布時間;2018-01-03 10:01
- ↑ 《酬令狐留守尚書見贈十韻》 詩詞文句網
- ↑ 詩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8-01-17
- ↑ 白居易簡介 詩詞名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