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酸膜 |
全草入药,可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治肠炎痢疾。果实可入药,为利尿剂,主治水肿和疮毒。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酸膜
拉丁学名;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科; 蓼科
属; 蓼属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20-12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无毛。叶片披针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5-12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表面中部常有新月形紫黑色斑块,主脉及叶缘被刺毛,背面具腺点;叶柄短,被刺毛;托叶鞘膜质,管状,无毛,具多数脉,先端截形,无缘毛或具稀疏缘毛。圆锥花序由数个花穗组成;花穗顶生或腋生,长4-6厘米,较紧密,近直立,具长梗,侧生花穗较小,被腺;苞漏斗状,无毛,先端斜形,具稀疏缘毛,内含数花;花被淡绿色或粉红色,长2-2.5毫米,通常4深裂,被腺点,外面2裂片各具3条显著凸起的脉纹,脉纹先端叉分为2钩状分枝雄蕊通常6枚;花柱2个,向外弯曲。果实黑褐色,有光泽,圆卵形,侧扁,微具棱,长2-3毫米,包于花被内。花期6-8月,果期7-10月。
产地分布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印度经我国至苏联西伯利亚、日本及非洲(北部)、欧洲都有分布。平原山区皆有,习生于水沟边湿地,有时下部浸于水中。路边,水渠边有时成片。 秦岭南北坡较为常见,生于低山区流水沟中、近水的草地或低湿洼地。
用途
全草入药,可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治肠炎痢疾。果实可入药,为利尿剂,主治水肿和疮毒;用鲜茎叶合食盐揉后捣汁,治霍乱和日射病有效;外用可敷疮肿和蛇毒。
野外识别
其花穗花密集,且组成圆锥花序,但有时矮小植株仅生1花穗。其花被常4裂。雄蕊6。果实扁卵圆形,外有包裹的宿存花被。
叶下面有时密生白毛,是其变种。[1]
参考文献
- ↑ 关于酸膜的植物形态介绍 , 苹果绿 , 2016-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