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慶科技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重慶科技學院(校園風光)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教育在線 的圖片

重慶科技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前身是1951年建立的原重慶鋼鐵工業學校礦冶系,1985年學校升格為專科,礦冶系更名為重慶鋼鐵高等專科學校冶金系。2004年合校升格為本科,更名為重慶科技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2018年5月,被教育部增列為碩士學位[1]授權單位。

師資力量

截止到2014年9月,學院已有教職工98人,專任教師86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碩士生導師9人,高級職稱教師[2]占53%。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92人,其中博士30人。有海外經歷教師23人,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7人。特聘教授美華裔錢煦院士、美華裔鍾正明院士、張興棟院士、周壽桓院士(校友)等4人,獲批「巴渝海外引智計劃」專家3人,兼職教授8人。學院有重慶市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首批國家級鋼鐵製造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納微複合材料與器件重慶市重點實驗室1個,市級工程中心1個,市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市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市級精品課程1門,市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市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市級教學團隊2個。編寫出版各類規劃教材16部,出版專著1部。

教學結構

歷經六十年的辦學,學院現設有冶金工程系、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等三個系,開設有冶金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金屬材料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功能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8個本科專業和石油與天然氣領域(油氣材料工程)專業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2011年起,與北京科技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等聯合培養冶金工程、材料工程專業工程碩士研究生。2014年,與美國加州大學聯合設立「錢煦實驗班」,開始招收功能材料專業(醫療器械與醫電方向)學生,培養國際化人才。冶金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科專業、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建設點和市級本科高校「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是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科專業、市級特色專業和市級本科高校「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院始終堅持「依託行業,突出應用,注重實踐,開放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已培養畢業生15000餘人(其中留學生20餘人),現有在校學生2200餘人。

教學科研

學院擁有設備先進,配套齊全的專業實驗室及實訓基地,占地面積達8400m2,設備總值2400餘萬元。學院自主開發並建成了國內獨有的「冶金技術與裝備綜合實踐教學平台」,先後共建了「冶金與材料工程實驗實訓基地」和「冶金與材料工程研究所」、「航空航天功能材料與元件研究中心」、「國家鋼鐵冶煉裝備系統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冶金實驗室」、「生物材料與活細胞影像技術研究所」。其中,航空航天功能材料與元件研究中心是獲得《航天產品合格證書》的定點研發基地,已為「神舟」系列飛船、「嫦娥一號」探月飛船的運載火箭提供性能可靠的磁性功能元件;國家鋼鐵冶煉裝備系統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冶金實驗室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擁有完整冶煉裝備技術研究平台;生物材料與活細胞影像技術研究所填補了國內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

學院涵蓋冶金、材料兩大學科專業領域,其中鋼鐵冶金、材料學是學校重點建設學科。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4餘項(面上基金2項),省部級項目100餘項,年均科研經費800餘萬元;獲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0餘項;獲重慶市教學成果獎5項;發表論文10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250餘篇。3本教材獲冶金院校優秀教材獎;學生科技創新連續11年獲「挑戰杯」全國、重慶競賽獎勵,多項大學生訓練創新計劃項目獲國家級、省部級立項。學院高度重視產學研合作,長期與武鋼集團、重鋼集團、中冶賽迪公司、攀鋼集團、四川德勝集團、四川金廣集團、信陽鋼鐵公司、鄂鋼公司等具有冶金行業背景的大中型企業開展產學研及人才培養合作。2015年2月11日,學院大四冶金工程專業學生韋勇平和王永旭獲得了鋼鐵冶金行業的「諾貝爾獎」,成為了第九屆煉鋼挑戰賽學生組的世界冠軍,這也是中國高校首次摘得該項桂冠。

視頻

重慶科技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 相關視頻

重慶科技學院宣傳片(2021年3月版)
重慶科技學院校園風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