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野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野马

野马[1]拉丁学名:Equus przewalskii Poliakov。躯体不大,身长2~2.3米,肩高1.3~1.4米,头很大,没有额毛,耳朵较短。头和背部是焦茶色,身体两侧较淡,腹部变为乳黄色。冬夏季节,毛色不同。冬季毛长而粗,色较淡,背部的毛呈波浪形;夏季毛变短色变深,四肢露出几条隐条纹,鬣鬃直立,从头一直延伸到背部。尾巴很长,毛深褐色,蓬松而稀疏。野马和今天的家马染色体数不同,不过外观很是相像,连齿式和牙齿的构造也相同。它们相互配种,能够繁殖出具有生育能力的新后代。

濒危状况:中国物种红色名录:EW,IUCN 红色名录: EN (2011);保护类型:CITES附录: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野马 马科
拉丁学名 Equus caballus Linnaeus 马属
别称 普氏野马、蒙古野马、太尔潘、塔希、奇各台、踏嘿 野马
二名法 Equus caballus 分布区域 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
动物界 英文名称 Przewalski's Horse、mustang
脊索动物门 命名者及时间 Linnaeus,1758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IUCN评级 未列入
哺乳纲 常用部位 活体,肉
亚纲 真兽亚纲 主要用途 科学研究,食用
奇蹄目 主要产品 活体,食物

外形特征

体型酷似家马,比野驴略大,体重200-250千克,体长2.2-2.8米,肩高1.30-1.50米。头部较大,耳短而圆,颈鬃短而直立,额部无长毛,尾上半部的毛较短。夏毛背部呈浅棕色或焦茶色,体侧色淡,腹部浅黄色;冬毛长而厚,毛色更淡呈浅黄色。背部中央自腰部到尾基有一条狭窄的黑色脊线。夏季四肢具2-5条不十分 明显的横纹,冬季很难看出,四肢毛色呈淡棕色,下部毛色较浅。尾全具长毛。鬃短而直,呈棕褐色,不垂于颈的两侧。耳较野驴的耳小。蹄宽。

生活习性

习性

草原丘陵沙漠。冬季群大、夏季群小,集群,日行性,由一母马率领。听觉和视觉敏锐,性情凶猛。白天活动,体壮善跑,无固定栖息地。吃植物,冬季挖取雪下枯草和苔藓充饥。3~5岁性成熟,寿命25~35年。

野马耐渴,可3天才饮水一次。野马感官敏锐,性机警、凶野,耐饥渴,善奔跑。以野草、苔藓等为食。喜食芨芨草梭梭芦苇,冬天能刨开积雪觅食枯草。夏季,野马数十只成群,由一头雄马率领,带着雌马和小马,在草原漂泊漫游,寻觅野生植物吃。傍晚时分,到湖边去饮水,就在附近憩息。它凭着自己的保护色,藏匿在灰褐色的泥土上,逃避敌害。冬天,野马要作季节性迁徙,在冰天雪地里,只好以雪解渴,挖掘雪下的枯草和苔藓来充饥。野马体格健壮,性情剽悍,蹄子小而圆,奔跑很快,耐干旱。在沙漠、草原上,它们有时遇到狼群,并不畏惧潜逃,而是镇静地迎击狼群。有时它会突然发动进攻,向狼冲去;有时,迅速转过身来,扬起后蹄猛踢。因此,狼不敢轻易侵犯它。野马很难捕猎到。野马遇到人群来包围,赶快摆起阵势,雄马在前,雌马在后,小马护围在中心。它们用蹄子乱踩地面,似乎在威吓,又像在指示逃避方向。顷刻,马群冲出包围,快步跑开。

栖息于缓坡上的山地草原,荒漠及水草条件略好的沙漠、戈壁。野马性机警,善奔驰;一般由强壮的雄马为首领结成5~20只马群,营游移生活。多在晨昏沿固定的路线到泉、溪边饮水。

繁殖方式

6月份发情交配,次年4~5月份产仔,每胎1仔,幼驹出生后几小时就能随群奔跑[2]

北京动物园1980年开始饲养展出,1985年繁殖成功。

保护级别

级别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列入

濒危等级:野生绝灭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

保护措施

野马很稀少,已经列入世界禁猎动物之中。国际上成立了专门组织,对野马进行调查研究,并定出了驯养、保护和繁殖的方法。我国已把野马列为第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猎。科学家也曾以各种马进行杂交,(不同的马属动物其染色体差异较大,从32-66对染色体不等。而且,其染色体基本臂数也存在一定差异,60-102对不等。在染色体核型上,野马和家马的常染色体多为端或近端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使100年前生存在欧洲的一种野马──大盘马再现。

种群现状

原产于中国准噶尔盆地蒙古干旱荒漠草原地带的野马,具有6000多年的进化史,是截止2006年地球上惟一存活的野生马,至今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具有别的物种无法比拟的生物学意义。而且它的命运,如一些曾经丧失家园、飘泊四方,在历经磨难后才回归故土的人群一样,具有极大的悲情色彩。野马是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动物。由于数量稀少,西方一些动物学家早就

宣布世界上不再存在野马。但是,130年前,当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于1876年率探险队进入新疆阿尔泰山南麓可可托海周边区域时,竟然在那里的"库卡沙依"小村买到一批特殊的马皮,同时发现一群群雄壮野马不时在戈壁上飞驰而过的矫健身影!野马"复现人世"的消息,顿时轰动了全球动物学界。中国野马于是有了一个外国名字--普氏野马

生性爱马的西方贵族随即纷纷派人来到中国捉马,每次均能满载而归。由于大量捕猎,加之经济活动剧增又严重破坏了卡拉麦里山的草原和水源地,致使野马栖息地迅速缩小。至20世纪初,野马的分布区已缩小到15万平方公里。到1966年,匈牙利动物学家在中蒙边界极罕见地发现了一群8匹野马。之后,再没有找到野马在野外活动的记载--"普氏野马"眼看也要像"中国野马"一样被宣告灭绝。

重返祖国

好在有一批被德国人带走的野马驹已经"长大成马"、生育了后代,并

且被精心地与家马隔离,保存下纯净的家族谱系。到上世纪80年代中,全球虽由人工驯养却依然血统纯正的野马已有近800匹之多,分布于26个国家122处动物园和驯养场。此时,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发起了将野马引回祖国的活动,力求让它们祖先千万年来生息的自然条件,重新呼唤起野马的遗传多样性。

1986年,中国林业部和新疆林业厅在吉木萨尔县以西的一片荒滩草场上建起"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先后有18匹第8、第9代纯种野马,从美、英、德重返中国。回归故乡草场的野马,经过15年"生息、调养",围栏中的普氏野马已繁衍到了上百匹之多,繁殖率也由以前不足20%达到85%。这证明野马已在人类帮助下渡过了最危险的种群灭绝威胁。

2001野放

当新世纪拉开序幕的时候,新疆普氏野马顺理成章地迈开了历史性的归野步伐。但"野马归野"计划远非人们想象得那么容易实施:

当第一批27匹野马在2001年8月28日正午前首批开栏,被"放逐"卡拉麦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时候,面对栏门外一望无际的原野,连一向表现剽悍的头马准噶尔11号也对野外的凶险望而却

步,在栏里徘徊多时,以至于与它们朝夕相处多年的科研人员不得不狠下心将它们赶出围栏。湖沟里咸中带苦涩的水,旷野中浅瘠而单一的天然草料,与以前人工精配的多维饲料、可口饮料迥然有别。野马们不得不真正开始为自己的生计发愁,在头马带领下,连日四处寻找水和食物。夏秋的好季节匆匆过去,寒风刺骨、积雪没蹄的隆冬日子很快来临,梭梭、针茅、蒿类、猪毛菜等草料都深埋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雪下冰地里,野马们只有费力刨开厚雪,才能找到些许勉强糊口的食物;何况,野地里还有其他不少野生动物,有的会与野马争食,有的如狼群,则对马群中的弱小者构成极大威胁,即使是成年野马,在体力极度衰弱的情况下,稍有不慎也会葬身成群饿狼之口。

2012野放

2012年9月6日上午,由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共同举办的甘肃普氏野马第二次放归自然暨全国首次野骆驼实验性放归自然仪式,在大漠深处的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21匹普氏野马冲出围栏,奔向广袤的大自然。[3]

人工繁育

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饲养约一百多只,后陆续有96只个体被放归野外,截止2012年9月,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有圈养野马33只[4]。截止2012年5月,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共有野马267只,其中圈养个体93只,野放个体83只,半散放个体91只[5] 。北京动物园于1980年和1984年分别从美国和苏联引进4只野马 。

视频

野马 相关视频

年老的野马打败了强壮的野马首领,姜还是老的辣啊
我的动物朋友:野马!有王者的风范!

参考资料

  1. 野马 ,2017-10-20
  2. 野马,中国网, 2012-06-25
  3. 21匹普氏野马昨日成功放归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每日甘肃网 官方主流媒体, 2012-09-15
  4. 甘肃野外放归21匹普氏野马和2峰野骆驼,新浪网,2015-06-1
  5. 我国首次向国外输出普氏野马种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201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