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庸《书剑恩仇录》读后感与心得体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庸《书剑恩仇录》读后感与心得体会《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关于《书剑恩仇录》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呢?来了解了解《书剑恩仇录》读后感吧!

《书剑恩仇录》读后感

读小说不感触人物特点而单纯留恋于故事情节,那么理性大于感性;能看穿人性特点的人不一定能读懂书中人物性格,我是反过来那一种。

昨晚刚刚读完《书剑恩仇录》,没打算做任何评论,只是金庸自己说过,第一部小说还不够成熟,幼稚之处,在所难免。不过,大家终归是大家,如果说僧人看破红尘,那么文人就是看透红尘,一个是出世最高境界,一个是入世最高境界。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小说中人物个性、故事情节几乎没有任何雷同。陈家洛是惟一一个“纯粹”的政治人物,之所以说“纯粹”,当然是因为还有一个“不纯”的政治人物,他便是韦小宝。当然了,纯与不纯是我的观点,别人说什么是别人的,我信什么是我的。

陈家洛是个失败的政治人物,但我怀疑每个人都有一个阶段梦想过做陈家洛那样的人,出身高贵而平民化,文武全才,风度翩翩,重情重义,有崇高理想,为国家民族甘愿牺牲个人幸福。如果陈家洛是个失败的人物,那正好显示这个梦想多么不现实。

陈家洛最大的失败是政治上的失败,无论他在个人品行上怎样清白,作为红花会的总舵主,他也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书剑恩仇录》故事一开始便叙述红花会的头目,怎样以最隆重的“千里接龙头”礼节,去迎接陈家洛做他们的总舵主,而他们决意让一个二十来岁的公子哥儿模样的人物当总舵主,唯一原因是上一任总舵主有遗命说,光复汉人江山的大业,关键在这个人的身上。然而,陈家洛没有完成任务,他与皇帝结盟的结果是一败涂地,白白牺牲了不少英雄的性命,最后只落得全体退隐回疆。[1] 陈家洛的失败,固然是与他的时代及使命有关,但是他的天真幼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他太重私人感情而忽略客观因素,因为他有丰富的感情而毫不了解政治,可能完全不同。这样缺乏经验智慧的人,注定是失败的政治人物。

陈家洛身为领袖,事实上是个最被动的人。他本来不想做总舵主,认为跟自己个性不合,但人家一定坚持,他便接受了,说没有野心,恐怕是骗自己,沈有彀认为陈家洛适合做总舵主,因为他知道当今皇帝是陈家洛的亲哥哥,陈家洛可以用兄弟之情、与乾隆本来就是汉人之实,去打动皇帝,叫他恢复汉人衣冠。这个计划行不行得通,大有疑问,但陈家洛没有考虑个中问题,义父叫他做,众人叫他做,这是关乎民族气数的事,他就做了。

他接过任务之后,在人前努力表现出一派领袖风范,但独处之际,最系心怀的却是个人恩怨对错。没有自知之明,好高骛远,只顾成全私德,不衡量公众效果,正是陈家洛书生论政的弱点。

陈家洛与乾隆皇帝数次会面,每次都紧扣人心弦。第一次是陈家洛在西湖畔游山,碰见乾隆在山中抚琴,彼此不知对方是谁,但感异常亲近,又异常遥远。第二次是晚上暗探衙门,乾隆正夜审文泰来,陈家洛惊见原来日间抚琴之人是当今皇帝,乾隆身分已露。第三次相会是西湖舟上的鸿门宴,表面客气斯文,暗地刀枪严密,一方是侍卫护驾,一方是群雄相随,言词针锋相对,比武则互搏生死,形势凶险万分,极亲近的两个人,无奈又是极端对立,而咫尺不得亲近,又加强了两人之间的吸力。第四次算是情感宣泄,陈家洛回海宁老家拜祭父母,在坟前哭泣,乾隆却己在泣祭,两人乍见之下,心情激动,互相执手。乾隆知道了陈家洛是陈世官的儿子,即是自己亲兄弟,但陈家洛仍未知道乾隆是他哥哥。两人携手钱塘江畔听潮,陈家洛向乾隆倾诉对母亲的思念,并且互相承诺不会互相伤害,这次是两人最接近的一次。

这四次见面,特别是最后一次,对陈家洛意义重大,因为这次感情流露的叙会,在他心中奠定了皇帝对他很好。是他很亲近的人这个观念,他的错误,就是让这个私人感情不自觉地发展成信任乾隆皇帝。所以,到第五次见面,乾隆被红花会群雄囚在六和塔顶,陈家洛便信心十足了。此时陈家洛已知乾隆身世,亦知道了自己的任务是要劝乾隆与红花会结盟,恢复汉人朝廷,乾隆无奈答应,陈家洛却因为过分自信而以为他真心站在红花会的一边,终于导致最后一败涂地。

从私人感情到信任,从信任人到自信,陈家洛所犯的错误真是多而严重至无可复加,他不明白除了爱惜他之外,乾隆爱惜的还有自己的安乐地位,除了为他所刻画的开国明君抱负所动之外,也为太后的恐吓所动。人是自私懦弱的,受环境受习惯所支配,皇帝也是人。要是陈家洛不是那么自信,或者他会考虑到这些因素,毕竟,他是个聪明人,但他太自信而太信任对他有感情的人了,他离开成熟还很远,所以那些评价陈家洛“少年老成”的网友实在是扯淡。当然也有出我意料的,有人说陈家洛一出场便知他是个失败的人,第一次进铁胆山庄与老前辈周仲英交手,原本“嗤”的一声,长袍前襟齐齐撕去,要不是最后凭借“百花措拳”,实在难以收场,一句话,不知天高地厚,人家让你,你还变本加利,顾全颜面却不懂谦逊恭维。然就陈家洛外表而言的确又是个谦逊客气的书生。

陈家洛是有动人的一面的,但不是在他扮演本领高强的总舵主的时候,而是在他软弱的时刻。他率领红花会在西湖上大挫皇帝的威风,没有什么令人心折之处,但事后他忽然记起当晚是他母亲生日前夕,顿时心情落寞,避开众人独自纵舟湖中,为亡母恸哭,却是十分动人,不幸伤心之际、忽然来了个李沅芷,无端捣乱一番,他又得摆出总舵主的样子了

五见乾隆,以钱塘江畔一次最令人感动,亦是因为那次最真情流露,忘了江湖恩怨,忘了国家大事,他不由自主地向这个既陌生而又亲近的人,诉说母亲在这天生日,故此叫做“潮生”。乾隆送他一块佩玉,上面有“情深不寿”的字,陈家洛就是这么忧郁多情的一个人。他对母亲依恋,对不知是自己亲哥哥的乾隆情不自禁地感到亲近,另一个他深爱的人就是他的义父沈有彀了。后来陈家洛上少林寺找义父被逐出师门的档案,虽然目标是为着复汉大业,但事实上也是借此查看自己的身世。这节故事十分隐晦含糊,不但陈家洛看得惊疑,我也看得惊疑。他抚摸着母亲为义父包扎伤口的染血旧衣,读着义父诉说两人之间的凄苦恋情的供词,不禁泪如泉涌,他母亲、义父都是情深义

爱情不过是这种深情的一面。就是深情,所以不愿想霍青桐;就是因为喜欢她,所以见到她和女扮男装李沅芷亲密,便感到深受伤害。奇怪的地方是,《书剑》上部写完,陈家洛与霍青桐才只是一见钟情而已,有时候的错觉就是,以为出现次数最多,说话频率最高的就是中人公,实则恰恰相反,所以说人与人交流语言是最低档次,就像用讲笑话的方式来来幽默是幽默的最低境界一样,卓别林的无声电影也是幽默,但绝对没说“最低”就是不好。

陈霍两人的爱情是一场悲剧,爱上香香公主,可能她的天真美丽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她坦白公开地全心全意爱他。陈家洛需要恋人,需要有一个爱他的人,让他把他的爱倾注到她身上。

心得体会

在《书剑恩仇录》中,金庸努力刻画陈家洛率领群雄的一面、武功高强的一面,但明显陈家洛文才比武功更有说服力、私人感情比政治活动更有真实感。要么是故意安排,要么是作者经历所限,金庸写《书剑》时才三十多岁,感情丰富,对政治社会着重理想多于了解现实,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经历。[2]


每个人都有之自己的特点,即使是张无忌这样没有性格的人那也是有性格的,其性格就是没有性格。把一个人一分为二看待是很难为作者的,好人就是好人,好人做了错事绝不能说是坏人。

乾隆年间,国泰民安,然此时反清势力也甚为活跃。反清帮会红花会第四把交椅文泰来和妻子骆冰被朝廷鹰爪困在三道沟,经武当派名宿陆菲青的引荐前往名震西北的老英雄周仲英的铁胆庄避难。与此同时,陆菲青的师弟、效力朝廷的张召重尾随而至,以重兵要挟铁胆庄交出文泰来。

虽然文藏身暗道,却被张诱骗周仲英年幼的儿子指出文等人的藏身所在。骆冰余雨同侥幸逃出,路遇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众人一同返回铁胆庄。与此同时,外出归来的周仲英得知庄内的变故,愤而打死自己的儿子。

经过一番拼斗,铁胆庄与红花会消除误会,冰释前嫌,周亦带着女儿随红花会同行营救文泰来……为民族大义,香香公主自愿来到皇宫,却发现乾隆并不真想反清复明,于是自杀。众英雄大开杀戒。陈家洛为香香公主坟墓题上“香冢”二字,然后凄然告别,与红花会众英雄前往西疆栖身。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