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钩子(学名: Rubus ellipticus Smith var. obcordatus (Franch.) Focke)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植物。分布於朝鲜、北欧、俄罗斯、蒙古以及中国大陆的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生长於海拔1,200米的地区,多生於侧坡、林下以及沟旁,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 中文名: 钩子
- 拉丁学名: Rubus ellipticus Smith var. obcordatus (Franch.) Focke
- 别 名: 秧泡子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科: 蔷薇科
- 亚 科: 蔷薇亚科
- 属:悬钩子属
- 分布区域: 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
生长环境
见于云南东北部(镇雄),海拔600—2500米的路旁、山坡等向阳生地上。
分布范围
分布於朝鲜、北欧、俄罗斯、蒙古以及中国大陆的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生长於海拔1,200米的地区,多生於侧坡、林下以及沟旁,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中国四川、贵州北部、陕西南部等地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钩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植物。[1]
灌木,高1—2米。茎圆柱形,褐色,有条纹,具匍匐茎;小枝初时具粉末状绒毛,后渐无毛,横切面具宽大的髓部。叶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圆状椭圆形,长4—9厘米,宽1.2—3厘米,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除基部(1/3)外余具锯齿,坚纸质,叶面无毛,背面初时被分散的星状毛,后除叶脉外渐脱落,有黄色腺点。穗状花序顶生圆柱形,纤长下垂,密被白色星状绒毛,长7—20厘米,宽约1厘米;轮伞花序6—10花,在开花前其下承以成对苞片及小苞片,均早落;萼钟状,10脉,外面被星状绒毛,内面无毛,萼齿5,三角状卵圆形,前两齿较宽;花冠粉红至紫红色,长5—6毫米,外面于伸出萼管外的稍具星状毛及腺点,内面于花丝基部有具毛盘状突起,前裂片基部有具毛新月形的冠状物,因而在花冠喉部形成不规则的毛环,花冠顶端4裂,前裂片及侧裂片成直立展开,前裂片长约2毫米,内凹,上裂片直伸,圆状卵圆形,长约1毫米,全缘;雄蕊4,伸出于花冠几达1倍,花药近圆形,1室;花盘杯状,边缘有不规则的波状齿,长达子房的一半;花柱长于雄蕊,先端2浅裂;子房褐色,先端具星状毛及腺点。小坚果椭圆状三棱形,约长3毫米,先端具外弯的喙,具腺点及稀疏星状毛。花期8—10月,果期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