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鑽穿效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鑽穿效應原子核附近出現的概率較大的電子,可更多地避免其餘電子的排斥,受到核的較強的吸引而更靠近核,這種進入原子內部空間的作用叫做鑽穿效應(penetration effect),鑽穿效應可以使能級降低。


中文名:鑽穿效應

外文名:penetration effect

含 義:進入原子內部空間的作用

鑽穿能力:ns > np > nd > nf

作 用降低能級

基本性質

量子力學觀點來看,電子可以出現在原子內任何位置上。也就是說,外層電子可以鑽入內部殼層而更靠近原子核,從而削弱了內層電子的屏蔽效用,相對增加了原子的有效核電荷,使得原子軌道的能級降低,這種現象稱為鑽穿效應。鑽穿效應越大,意味着電子可以出現在離核近一些的區域,電子的能量越低。 [1]

定性判斷

鑽穿效應的大小可以根據核外電子云的徑向分布函數進行定性判斷:

主量子數n相同而角量子數l不同的軌道,能級的順序是:Ens<Enp<End<Enf,這種現象叫作能級分裂。這是因為主量子數相同的各態中,s態峰的數目最多,它的分布特點是:主峰離核最遠,小峰靠核最近,隨着核電荷的增加,最靠近核的小峰在能量上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這一方面是小峰所代表的電子云有效地避開其他電子的屏蔽,作用在小峰上的有效核電荷大;另一方面,小峰所代表的電子云離核近。兩個因素都使電子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能增加,對該軌道的能級降低影響較大。

對於n和l都不同的軌道,n值大的電子亞層能級反而比n值小的電子亞層能級低,例如E4s<E3d,這種現象稱為能級交錯。、能級交錯也可以用鑽穿效應來說明,通過把4s和3d的徑向分布函數圖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如下圖):


4s最大峰雖然比3d離核要遠,但是它有小峰很靠近核。因此,4s比3d鑽穿能力要大。4s和3d的徑向分布函數圖時也更好地迴避其他電子的屏蔽。結果4s電子雖然主量子數較3d大,但角量子數小,鑽穿效應大,使得4s軌道能級低於3d軌道的能級,即E4s<E3d。其他能級次序的不規則排列,如E5s<E4d,E6s<E4f< E5d,大體上都可以用同樣的原因予以說明。 [2]

參考文獻

  1. [王國清.無機化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5]
  2. [王國清.無機化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