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銀杏葉 銀杏葉為銀杏科植物銀杏GinkgobilobaL.的乾燥葉。秋季葉尚綠時採收,及時乾燥。一般為人工栽培。栽培地區北至遼寧,南達廣東,東起浙江,西達陝西、甘肅、西南到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斂肺平喘,化濁降脂的功效。用於瘀血阻絡,胸痹心痛,中風偏癱,肺虛咳喘,高脂血症。[1]
植物形態
銀杏葉完整者呈扇形,長3-12cm,寬5-15cm。黃綠色或淺棕黃色,上緣呈不規則的波狀彎曲,有的中間凹入,深者可達葉長的4/5。銀杏葉具二叉狀平行葉脈,細而密,光滑無毛,易縱向撕裂。葉基楔形,葉柄長2-8cm。體輕。氣微,味微苦。幼樹樹皮近平滑,淺灰色,大樹之皮灰褐色,不規則縱裂,有長枝與生長緩慢的距狀短枝。葉互生,在長枝上輻射狀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狀,有細長的葉柄,扇形,兩面淡綠色,在寬闊的頂緣多少具缺刻或2裂,寬5-8(-15)厘米,具多數叉狀並歹帕細脈。雌雄異株,稀同株,球花單生於短枝的葉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狀,雄蕊多數,各有2花葯;雌球花有長梗,梗端常分兩叉(稀3-5叉),叉端生1具有盤狀珠托的胚珠,常1個胚珠發育成發育種子。種子成熟期9-10月。[2]
生長環境
銀杏葉生長在水熱條件比較優越的亞熱帶季風區。土壤為黃壤或黃棕壤喜生於向陽、濕潤肥沃的壤土及沙壤土中。喜生於向陽、濕潤肥沃的壤土及沙壤土中為我國特產,一般為人工栽培。栽培地區北至遼寧,南達廣東,東起浙江,西達 陝西、 甘肅、西南到四川、 貴州、 雲南等地。[3]
功效與作用
銀杏葉具原地降低人體血液中膽固醇水平,防止動脈硬化。有較好的降壓功效,消除血管壁上的沉積成分,改善血液流變性,增進紅細胞的變形能力,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流通暢,可預防和治療腦出血和腦梗塞。對動脈硬化引起的老年性痴呆症亦有一定療效。能明顯減輕經期腹痛及腰酸背痛等症狀。用於支氣管哮喘的治療,也有較好療效。降低脂質過氧化水平,減少雀斑,潤澤肌膚,美麗容顏。對婦女更年期綜合症有明顯的改善作用。[4]
種殖技術
銀杏秋季種子採收後,去掉外種皮,將帶中果皮的種子曬乾,播種時,將種子胚芽橫放在播種溝內,播後覆土3厘米~4厘米厚並壓實。當年幼苗可長至15厘米~25厘米高,秋季落葉後,即可移植 扦插繁殖分為老枝扦插和嫩枝扦插兩種。老枝扦插一般於春季3月~4月剪取母株上一、二年生健壯、充實的枝條,剪成每段10厘米~15厘米長的插條,扦插於細黃沙或疏鬆的土壤中,插後澆足水,保持土壤濕潤,約40天即可生根。成活後,進行正常管理。第二年春季即可移植。此法適用於大面積綠化育苗等。嫩枝扦插是在7月上旬,取下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剪成2芽一節的插穗或3芽一節的插穗,用100ppmABT生根粉浸泡後,插入透氣砂質土壤苗床,注意遮陰,保持空氣濕度,待髮根後再帶土移栽普通苗床。嫁接繁殖是銀杏栽培中主要的繁殖方法,可提早結果,使植株矮化、豐滿、豐產。一般於春季3月中旬~4月上旬採用皮下枝接、剝皮接或切接等方法進行嫁接。接穗多選自20年~30年生、生長力強、結果旺盛的植株。一般選用3年~4年生枝上具有4個左右的短枝作接穗,每株一般接3枝~5枝。嫁接後5年~8年開始結果。銀杏栽植要按設計的株行距挖栽植窩,規格為0.5~0.8×0.6~0.8米,窩挖好後要回填表土,施發酵過的含過磷酸鈣的肥料。栽植時,將苗木根系自然舒展,與前後左右苗木對齊,然後邊填土邊踏實。栽植深度以培土到苗木原土印上2~3cm為宜,不要將苗木埋得過深。定植好後及時澆定根水,以提高成活率。[5]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