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形前颌蝴蝶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镰形前颌蝴蝶鱼Prognathodes falcifer是一种极少见的深水蝶,通常栖息在12-150米深的岩石散布区域,主要集中在水深90米以及更深处,通常单独活动。在南部到下加利福尼亚州(水温约14℃),再往南到加拉巴哥群岛(水温约20℃),在美国附近海域生活水深较浅,但是采集镰形前颌蝴蝶鱼是非法的,在墨西哥附近海域采集是合法的,但是它们往往生活在更深的区域难以采集,因此这个物种自2001年以后就没有采集过,几乎不见于水族贸易,水族馆饲养也十分罕见,仅在丹佛市中心水族馆有一对来自本地的活体饲养了七年(报道时间2010年1月,这对活体于2008年10月开始在水族馆公开展示)。[1]
形态特征
镰形前颌蝴蝶鱼身体极扁,嘴尖略伸长,腹侧银色,背部及臀部黄色。嘴尖至额头有一条黑色细纹;背鳍前端至眼部有一条黑色斜纹,穿过眼睛后为褐色;身体中部有一道倒”V”形的黑色块,前端较窄,至下颌部变尖,后部较宽,结束于臀鳍末端;身体上部从背鳍第4枚硬棘开始一直到臀鳍后部,有黑色外边缘,但不穿过尾柄。背鳍硬棘12枚,软条19-20枚;腹鳍硬棘白色,中部黄色,末端有黑色边缘;臀鳍黄色,末端有黑色边缘;胸鳍与尾鳍透明,尾鳍上下有黑边,尾柄黄色。
简介
外形与卡氏前颌蝴蝶鱼Prognathodes carlhubbsi十分相似,卡氏前颌蝴蝶鱼一度被认为和镰形前颌蝴蝶鱼是同种,直到1995年才确定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主要的颜色差别是卡氏前颌蝴蝶鱼的体色往往是均匀的淡黄色,镰形前颌蝴蝶鱼背侧的黄色和腹侧的灰白色对比明显,同时在条纹上也有区别,卡氏前颌蝴蝶鱼的黑纹穿过眼睛直到嘴尖,而镰形前颌蝴蝶鱼的黑纹到眼睛为止,眼睛到嘴部为褐色纹,有时不明显,另外身体中部的镰刀纹宽度差别不大的是卡氏前颌蝴蝶鱼,镰形前颌蝴蝶鱼的镰刀纹宽度差别较大且头端较尖。
饲养信息
建议水族箱尺寸:600升
饲养难度:难
珊瑚兼容性:小心
盐度:1.020-1.026
温度:14-20℃
性情:温和
最大体长:15厘米
分布范围:东太平洋海域的圣卡塔利娜岛,南加州,美国到秘鲁,包括加拉巴哥群岛。
生活水深:12-150米
IUCN评级:LC 低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