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史郄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内容简介
国家有事求助于外兵,是饮鸩毒以疗恶疮也。唐之中叶,借兵回纥、土番可鉴已。高祖命刘文靖请兵突厥,私谓曰:彼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引之共为边患,聊借之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盖策在鼓行而西,使晋阳无内顾之忧而已。又突厥送马千匹互市,高祖择善者,止市其半。将士请以私钱市其余马,高祖曰:彼饶马而多利,其来将不止,恐汝不能市。此等识见,真英主也。 唐太宗曰:俗云生日可嘉乐,于吾之情翻成感思。君临天下而追求侍养,永不可得。泣下数行。羣臣皆掩泣。其言甚是。至于明皇之千秋节,肃宗之地平天成节,加以侈大之名,非礼也。且唐至五代,皆命缁黄讲经设斋,甚者令羣臣赴僧寺斋会,其祟邪害治,不已甚乎。王钦若册府元龟诞圣一则,不记太宗之语而记此等事,小人之无识如此[生日节于义理毫无所据,时俗相沿不可禁,贤者有所不免矣]。
作者简介
李塨(1659~1733),清初哲学家。字刚主,号恕谷。直隶(今河北)蠡县曹家蕞人。他是颜元学说最得力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发展者,在教育方面颇有成就。且著有《四书传注》、《周易传注》等。此幅李塨像取自《清代学者像传》第二集,叶公绰辑,杨鹏秋摹绘。 李塨秉承师教,以躬行经世为要务。与颜元所不同的是,他也勤于著述,曾说:颜先生以天下万世为己任,卒而寄之我。我未见可寄者,不得不寄之书,著书岂得已哉!可见,他从事著述完全是为了传播颜习斋的学说。在政治、哲学和史学方面,李塨著有《瘳忘编》、《阅史郄视》、《平书订》、《拟太平策》、《四书传注》、《周易传注》、《传注问》等。在教育方面,著有《大学辨业》、《小学稽业》、《圣经学规纂》、《论学》、《学礼录》、《学射录》、《学乐录》等。典章制度和考据方面有《田赋考辩》、《宗庙考辩》、《郊社考辩》、《禘祫考辩》等。生平事迹,载于冯辰所辑《李恕谷先生年谱》中。后来,王灏刊《畿辅丛书》,有《颜李遗书》。近代北京的《四存学会》,亦编有《颜李丛书》。较全面地收录了颜元和李塨的著作。 综上所述,颜李学派的德育观以以义为利的义利观为理 ……
内容预览
太公告武王曰: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万世成败,尽此二言矣。伊尹周公,德宜有天下者也,而屈于太甲成王,故殷以天子之礼葬伊尹,周以天子之礼祀周公,非过分也,宜也。且周公葬成周而天变,葬毕而安,此可见天道之公,不可得如周公之私情也。盖必欲以臣子自居者,伊尹周公之道也;而不敢以臣子待之者,殷后周王之道也。道各自尽而已矣[据尚书,风雷之变在公未殁之时,乃居东之日耳,故成王迎之。今乃以史记为据云]。鲁桓公少,国人立隐公而奉之,后桓长,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太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羽父惧,反赞公于桓公而弒之。吁,可畏哉,君子之心常恕常厚,小人之心必险必刻。故君子每阴为小人所害而不知。彼见事之有利也,则欲以言啖我;见我之有怒于人也,则嫁我以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