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360娱乐网 的图片

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yáng。最早见于甲骨文。会意字兼形声字。从阜(fù),昜(yáng)声。字义与山有关。其本义为山南水北朝向日光的地方;一说本义是指高处见到光明的地方,或高处阳光照得到的地方;后引申为日光,日头;又引申为有光的,光亮的,明显的,外露的,可见的,凸出的;又引申为公开地,明显地等意思。"阳"也是中国姓氏之一。[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阳 [2]

拼音 yáng

繁体 阳

部首 阝(阜字旁,左耳旁)

五笔 bjg

仓颉 nla

郑码 ykvv

字级 一级字

平水韵 七阳

注音 ㄧㄤˊ

总笔画 6

统一码 基本区 U+9633

笔顺编号 522511

结构 左右结构

四角码 76200

文字源流

"阳",六书属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的"阳"字左边是"阜"(土山),有升高的意思;右边上部是"日",下部是"T",是祭神的石桌(有学者认为指树枝),表示太阳升到了祭桌(或树枝)的上方。金文在"T"的左下方加"彡",表示阳光,变为"昜",会意太阳升起,阳光普照,"昜"兼表声(有学者认为右边是一盏明灯,明灯升高,光明至极)。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小篆线条化。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楷书笔画化,"阜"变为"左耳刀儿"。简体楷书以"日"代正体楷书的"易",成为通用的简化字"阳"。

"阳",本作"昜"。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旸"的本字,表示日光照耀。"阳"字的本义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即受光的一面;引申为太阳、阳光,又引申为温暖,还引申为明亮;又指古代的哲学概念,与"阴"相对;又有外露的""表面的"的意思。据《说文》:"阳,高明也。从踏,昜声。"其本义亦当为"高明也",非具体指山之南、河之北也,当指高处见到光明的地方,或高处阳光照得到的地方,故从阜从昜会意。甲骨文见昜、阳,但未见阴和侌,西周金文则昜、阳、阴俱见。

详细字义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south of a hill or north of a river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衡阳;阳林;阳柯;阳崖;阳坡 日光照得见的一面,向阳部分 sunny part 凡斩毂之道,必矩其阴阳。阳也者,稹理而坚。阴也者,疏理而柔。--《周礼·考工记·轮人》 太阳;阳光 sun;sunshine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诗·小雅·湛露》 阳精;斜阳;阳宗;阳明;阳彩 物体的正面,前面 in front;at the head 自昔以钱之有字处为阴,无字处为阳。--清·顾炎武《日知录·钱面》 男性生殖器 male genitals 其国男子年五十余,阳多痿。--《海国闻见录·东洋记》 阳物;阳具;阳痿 农历十月的别称 the tenth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阳月;阳朔 精气,精液 semen 女子七七四十九阴绝,男子八八六十四阳绝,过此为婚为野合。--《玉堂嘉话》 外面 outside;out 必谋功不察志,论阳效不存阴计。--汉·王充《论衡定贤》 阳浮;阳效;阳冻;阳事;阳冰 晴天 fine day;sunny day 仰福帝居,阳曜阴藏。--《文选·张衡·西京赋》 亢阳之气 positive life-energy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楚辞·天问》 阳气 天 sky;heavens 阳灵停曜于其表,阴祗雾于其里。--《文选·左思·魏都赋》 阳灵;阳祀 人间,人世 the world 唐王游地府,回生阳世,开设水陆大会,超度阴魂。--《西游记》 阳类;阳寿;阳报;阳功 额,又指前面正面 front 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而诏相之。--《周礼》 眸子,借指美目 pupil 阳,《方言》:燕、代、朝鲜、洌水之间或好目为阳。--卷子本《玉篇》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阳是贯彻于一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 in Chinese philosophy,medicine,etc.)Yang,the masculine or positive principle in nature 阴阳二气 阳九;阳干;阳辰;阳童;阳道;阳德 中国中医学上指人体内部某些器官 internal organ 太阳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素问》 阳病;阳疾 春秋国名,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南 Yang state 春秋燕邑名,在今河南省唐县东北 Yang city 指春夏季节 spring and summer 夫人在阳则舒,在阴则惨,此牵乎天者也。--张衡《西京赋》 阳和;阳夏;阳时;阳官 中午 noon 夏后氏祭其暗,殷人祭其阳,同人祭日以朝及暗。--《礼记》 通"旸",日出 coming out of the sun 殷人祭其阳。--《礼记·祭义》 姓 Yang 阳昌朝 形容词 凸出的 in relief 阳沟里失风。 阳文;阳刻 带正电的 positive 阳电;阳极 颜色明亮的 bright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曹植《洛神赋》 鲜明的 clear-cut 得时之麻,必芒以长,疏节而色阳。--《吕氏春秋》 向阳的 face the sun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一三 阳台;阳坡 温暖的 warm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诗·豳风》 阳回;阳晁;阳嘉;阳春有脚 干旱的 dry 太白司艾,西岳国师典致时阳,白炜象平,考量以铨。--《汉书》 诈伪的 fake 皆阳应曰。--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阳言 奇数的 odd 阳数奇,阴数偶。--《白虎通》 阳爵;阳数 动词 外露,显露 appear;manifest itself 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庄子·达生》 假装 pretend;feign 而箕子被发阳狂。--《大戴礼记·保傅》 复苏,生长 resuscitate;grow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晋·陶潜《杂诗》 通"扬",举起 raise;lift 君子阳阳。--《诗·王风·君子阳阳》 副词 伪装,表面上 openly 吴主孙休,恐其内变,阳示恩宠,内实防之。--《三国演义》 阳施阴夺;阳奉阴违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高、明也。从踏昜声。与章切。注:輘、轐、ㆄ,古文。

说文解字注

高朙也。暗之反也。

从踏。不言山南曰昜者、阴之解可错见也。山南曰阳,故从踏。《毛传》曰: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

昜声。与章切。十部。

康熙字典

《唐韵》:与章切。《集韵》《韵会》: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羊。《玉篇》:营天功,明万物谓之阳。《说文》:高明也。

又日也。《诗·小雅》:湛湛露斯,匪阳不晞。传:阳,日也。《左传·文四年》:天子当阳。《礼·祭义》:殷人祭其阳。注:阳谓日中时也。《孟子》:秋阳以暴之。

又《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注: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

又《玉篇》:双也。

又月建。《尔雅·释天》:十月为阳。《诗·小雅》:岁亦阳止。

又《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注:气淸而温阳。

又《尔雅·释天》:太岁在癸,曰昭阳。

又五月五日曰端阳,九月九日曰重阳,见《月令广义》。

又《尔雅·释山》: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诗·大雅》:度其夕阳。

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又水北也。《诗·大雅》:在洽之阳。《谷梁传·僖二十八年》:水北为阳。

又《释名》:丘高曰阳丘,体高近阳也。

又《诗·豳风》:我朱孔阳。传:阳,明也。

又《玉篇》:清也。

又《诗·周颂》:龙旗阳阳。传:阳阳,言有文章也。

又《诗·王风》:君子阳阳。传:阳阳,无所用其心也。

又《周礼·地官·大司徒》:以阳礼敎让,则民不争。注:阳礼谓乡射飮酒之礼。

又国名。《春秋·闵二年》:齐人迁阳。注:阳,国名。《战国策》:塞漏舟而轻阳侯之波。注:博物志,晋阳国侯溺水,因为大海之神。

又《春秋·昭十二年》: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注:阳即唐,燕别邑,中山有唐县。

又县名。《史记·高祖纪》:西过高阳。注:属留。

又关名。《前汉·西域传》:去阳关七千八百二里。

又《左传·昭二十四年》:公孙于齐,次于阳州。

又阳城,山名。汉为县,属颍川郡。

又古帝号。《史记·五帝纪》:帝颛顼高阳氏。

又《释名》:立人,象人立也。或曰阳门,在前曰阳,两旁似门也。

又《玉篇》:伤也。

又庄子《达生篇》: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注:泆阳,鬼名。

又抱朴子《登涉篇》:山中树能人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为之,名曰云阳。

又昌阳,菖蒲别名。韩愈《进学解》:昌阳引年。

又姓。《史记·司马相如子虚赋》:阳子骖乘。注:古仙人阳陵。《广韵》: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后裔因邑命。

又汉复姓,有二十二氏:欧阳、高阳、青阳、孙阳、子阳、周阳、泾阳、逼阳、梗阳、戏阳、鲑阳、叶阳、陵阳、鲜阳、栎阳、濮阳、太阳、老阳、安阳、成阳、朱阳、索阳。

又通作"扬"。《礼·玉藻》:盛气顚实扬休。注:顚,读为阗。扬,读为阳。盛身中之气,使之阗满其息,若阳气之体物也。《释名》:阳,扬也,气在外发扬也。

又与佯同。《礼·檀弓》:阳若善之。《前汉·高帝纪》:阳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又音肠。《尔雅·释诂》:阳,予也。注:鲁诗云:阳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阳。疏:汉书艺文云:鲁申公为诗训,故是为鲁诗。其经云:阳如之何,申公以阳为予,故引之。《释文》:阳,音肠。《五音集韵》:俗作蹈。《字汇》:俗作阦。《字汇补》:亦作阳氜。[1]

《说文解字》书影 《说文解字注》书影 《康熙字典》书影

字形书法

篆书 隶书 草书 行书 楷书

音韵集汇

韵书 字头 小韵 反切 声母 韵母 韵目 声符 韵部 拟音 声调 上古音系 阳 昜 阳 laŋ 广韵 阳 阳 与章 以 阳开 阳 蒙古字韵 阳 jaŋ 平声 中原音韵 阳 阳 影 江阳齐 江阳 阳平 洪武正韵笺 阳 阳 移章 十七阳 阳 平声 分韵撮要 阳 阳 以 张 第九张掌帐着 阳平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