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庆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圖片來自搜狐网

阿庆嫂是出自《智斗》的人物形象。让无数中国观众对红色经典现代京剧《沙家浜》耳熟能详。阿庆嫂的原型是是“千千万万抗战妇女的化身”,经多方考证,此处按最接近一位范惠琴算,生于1910年。剧情发生于1940年。阿庆嫂——女,30岁。阿庆嫂原型朱凡烈士是江六村人。[1]

个人信息

中文名 阿庆嫂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10年
主要成就 送情报灭汉奸 信 仰 共产主义
登场作品 沙家浜

角色设定

阿庆嫂智斗刁德一最为知名!


圖片來自搜狐网

沙家浜是一个江南的村镇。[2]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了十八个伤病员。以指导员郭建光为首的伤病员,由地下党员阿庆嫂负责,安置在沙家浜的革命群众家休养。他们和群众生活战斗在一起,军民结下了鱼水深情。

日寇疯狂扫荡,所谓“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假抗日,真反共,他们秉承日寇旨意,千方百计想搜捕我伤病员。

我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率领十八个伤病员,在消息隔绝、粮缺弹尽的艰难困苦环境中,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分析敌情,下定决心,教育战士排除万难,坚持待命,力争主动,屹立如暴风雨里的青松。

阿庆嫂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群众,以开茶馆的身份作为掩护,抓住敌人的弱点,利用胡、刁之间的矛盾,进行了紧张复杂的斗争,终于使十八个伤病员安全转移。

我伤病员脱险后,胡、刁非常恼火,他们当着阿庆嫂的面拷问沙奶奶等革命群众,企图破坏沙家浜的党组织。阿庆嫂和沙奶奶互相掩护,沙奶奶痛骂了敌人,阿庆嫂并乘机了解敌兵司令部的虚实。

新四军某部主力回兵东进,已经痊愈归队的战士,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敌酋匪首。

阿庆嫂原型:朱凡
圖片來自搜狐网

旭日东升,红旗招展,沙家浜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为纪念她的功德,还有一首叫《沙家浜》的现代京剧

《沙家浜》中“智斗刁德一”这场戏,深受人们喜爱,常演不衰。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阿庆嫂其人呢?

舞台上的阿庆嫂是经过艺术加工塑造的,芦苇荡是“沙家浜”的原型,常熟有千千万万这样的群众。陈关林烈士的妻子陈二妹就是一个,而且也是开茶馆的。

在苏常太抗日根据地中,董浜镇上的涵芬阁茶馆是一个颇有影响力的交通联络点,茶馆老板陈关林是当地人,有胆有识,他和妻子陈二妹一起,为新四军接头联络,传送情报,做了很多有益于革命的工作。1941年7月,陈关林不幸被捕,同年11月被日寇装进麻袋用刺刀戳死。陈二妹直到1997年去世,终年83岁。

电视剧许晴版的阿庆嫂既有地下党维护正义的一面,又有一个女老板奉迎客人八面玲珑的一面。看过电视剧的观众会发现,电视剧的阿庆嫂比样板戏多了点人情味。”

角色原型

阿庆嫂原型:朱凡
圖片來自搜狐网
阿庆嫂原型:朱凡
圖片來自搜狐网

陈二妹,女,1911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尚在襁褓之中就被生身父母遗弃在路边,被杜桥村一苏姓农户拾去抚养,取名苏兴兴。成年后婚嫁给董浜镇涵芬阁茶肆店员陈关林为妻改名为陈二妹,1997年去世。

阿庆嫂原型朱凡烈士是阿拉江六村人——朱凡。朱凡原名陆慧卿,为江六村陆氏“启”字辈,复旦大学毕业,抗战中曾任中共横沔(miǎn,沙家浜)区委书记,1941年7月壮烈牺牲。

角色相关

抗战初期,开设董浜镇涵芬阁茶馆的陈关林夫妇受新四军民运工作同志的宣传引导,夫妇俩以茶楼为基点,热情接待南来北往的抗日党、政、军领导同志,接送机密情报,成为中共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站。陈二妹全力协助丈夫做好接待、茶水供应、食宿安排、站岗放哨,特别是妇女同志的生活照料等工作。

这篇文章被选为小学五年级鄂教版下册第二十课。

视频

阿庆嫂《智斗》刁德一,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阿庆嫂,原型朱凡烈士,为了掩护群众撤退被敌人抓住,敌人将她胸前的肉一块块割下来,
又将她的双腿绑在两艘汽艇上,活活撕开,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3岁


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巾帼英雄#朱凡:《沙家浜》阿庆嫂的原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