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学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学俊
出生 (1919-03-05)1919年3月5日
安徽滁县
逝世 2017年7月4日(2017-07-04)(98岁)
教育程度 国立中央大学
普渡大学
职业 热能动力工程学家
知名于 创立中国锅炉专业
热能工程学科
知名作品燃气轮机
实用汽轮机学
蒸汽动力厂[1]

陈学俊(1919年3月5日——2017年7月4日),安徽省滁县人,热能动力工程学家,中国锅炉专业、热能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 [2] ,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先行者和奠基人。 [3]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获学士学位,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获美国普渡大学机械http://www.kepuchina.cn/yjjj/201707/t20170706_208782.shtml 工程硕士学位,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4] 199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5]   陈学俊长期从事热能动力工程方面的科研工作,多向流热物理和汽液两向流动与传热 [6] ,培育了一大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锅炉专业,建成国内第一个高压试验台,筹建了中国高校中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创建了全国唯一的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7] 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及科技进步奖4项,部委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 [8]

人物生平

民国八年(1919年)三月五日,陈学俊出生于安徽滁县乌衣镇,父亲经商,母亲是农民,家庭生活并不宽裕,但父母支持子女上学。陈学俊5岁开始读书,初中只读一年,由于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被迫休学,后跳级进南京安徽中学读高中。 [9] 民国二十年(1931年),陈学俊在乌衣镇育智小学毕业,考入南京金陵中学。 [10]  民囯二十四年(1935年),毕业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机械系。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陈学俊随学校迁到重庆。在学校里,他参加了嘉陵歌咏团,课余大唱抗战歌曲,促进学习,鼓舞斗志。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陈学俊大学毕业后,到重庆中央工业试验所,从事制造工业锅炉方面工作。 [11] 民国三十年(1941年),在贵阳举行的中国工程师学会上,他宣读了中国锅炉制造方面的第一篇论文—《锅炉制造工艺的研究》。这期间,他还在《贵阳日报》上发表了歌曲《工程师与音乐》。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八月,陈学俊被中央工业试验所派往美国工厂实习、考察。他在美国最大的制造锅炉的燃烧工程公司Combustion Engineering Company)工作一年,参加了电站锅炉的制造、安装和试验研究,并参与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单台容量为10万千瓦机组锅炉的安装和调试。 1945-1947年,陈学俊到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在研究生班上,他的高等数学获得最高分。他仅用两个学期就修完了研究生的全部课程,并通过了《蒸气动力用煤的燃烧》的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1950年,担任交通大学专职教授。 他认为,要独立自主发展中国动力工程工业,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必须有所创新,必须开展科学研究,必须培养高层次人才。 1952年,国内第一个创办动力机械系锅炉制造专业。

1957年,陈学俊全家由上海迁来西安,到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工作。 陈学俊和夫人袁旦庆带着4个孩子,乘坐交大第一批基础技术课与专业课教师的专列由上海来到了西安,他们将全部家具及行李等带到了西安。临行前他们将自己购置的两间房屋交给了上海市房管部门。陈学俊夫妇认为,既然去西安扎根西北的黄土地,就不要再对房子有所牵挂。 1980年5月,在九三学社西安分社五届一次全委会上,陈学俊当选为九三学社西安分社常委,并作为代表之一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九三学社为四化服务交流会”,作了题为《为四化建设做好本职工作》的发言,开始了参政议政的工作。 [12] 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6年,陈学俊将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10万元奖金,分赠给了安康希望工程和西安交通大学,以设立研究生奖学金。 [13] 2006年,陈学俊院士又在学院内设“陈学俊优秀奖学金”。

2014年3月5日,实验室在三楼会议室为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陈学俊院士举办九十五岁华诞座谈会。[14]

2016年,在西安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陈学俊再次向学校捐款20万元,用于奖励梦想的新一代。

2017年7月4日2时26分,陈学俊在西安不幸逝世,享年99岁。 [15]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陈学俊对两相流与传热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自成系统。内容包括两相流流型,流型转换,两相压降,两相分配,截面含汽率,沸腾传热,临界热负荷,干涸后传热,两相流不稳定性,两相及多相流测量等各个方面。

为了节省燃料,提高发电效率,国家开始发展超临界压力锅炉。陈学俊率先和研究生一起开始对垂直管内亚临界压力及超临界压力下的下降流动传热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并定义了强混弥散状流的一种新流型,得出在亚临界、近临界压力区垂直下降管沸腾传热恶化特性优于垂直上升管的新的结论。他首次从研究饱和水及水蒸气的物性出发来分析气水两相下降流动及传热特性随压力变化的规律,此外还成功地将光导纤维探针首次应用于中压气水两相流流型及截面含汽率的测量。

陈学俊从事油—气—水三相流动特性的研究,对油—气—水三相流动流型、压力降、相比率等问题进行试验与分析,这些课题是开发油—气—水三相流测试技术和三相流动计算的基础理论,属于前沿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陈学俊指导研究生通过大量实验和分析提出:在下降流动中截面含汽率,在某一范围内可小于容积含汽率。这一新的论点8年后为国外的研究结果所证实,从而修正了苏联学者在该问题上的结论。60年代初,为了配合大容量高参数直流锅炉的发展,陈学俊对不同型式水冷壁中的两相流动不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出的结论与几年以后苏联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20世纪70年代,他主持并与上海汽轮机锅炉研究所一起,成功解决了上海市电厂本生型直流锅炉的严重脉动问题。20世纪80年代,他提出“工业锅炉大型化,火电机组近代化,城市煤气化,工业窑炉高效化及机车电气化“的意见,并进行详细论证,为国家能源技术革新政策所采用,载入国家科委蓝皮书,获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有重大贡献奖“。

1979年,主持创建了中国唯一的压力可达超临界压力的汽水两相流实验系统,筹建了中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进行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集中在汽水两相流流型、流型的转换、沸腾传热及两相流不稳定性,得出一系列新概念及理论模型,他在这一领域的贡献,使得西安交通大学在两相流与传热方面的研究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校之一。由于陈学俊及其团队的贡献,使实验室在1990年成为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0年底至1990年初,陈学俊及其研究团体提出国际上第一个卧式螺旋管高压汽水两相流型图以及“液膜影响区”新概念;在国内外首次用激光测量了螺旋管内环状流中液相的局部速度分布,首次提出了上下壁温飞升点的新概念及其计算式。对垂直上升管、并列管、倾斜管及螺旋管的压力降型脉动、密度波型脉动、热力型脉动在高压下进行创造性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判别密度波型脉动的准则式,区分了汽化点处这一新的脉动形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教学成果

陈学俊指导研究生在高压水蒸气回路上模拟实际设备的运行工况,全面研究垂直上升管内的密度波型脉动、压力降型脉动、热力型脉动和汽化点处脉动,根据实验数据划分了各类脉动发生的区域,提出了判别密度波型脉动的无量纲准则式,还区分了汽化点处脉动这种新的脉动形式。 陈学俊任教的66年当中,亲自授过课的大学生有2500多名, 是最早培养锅炉专业及热能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人,1980年陈学俊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科评议组成员、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他培养的74名研究生中,36人获博士学位, 34人获硕士学位,博士后4名。 他还与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教授联合培养博士生。他是热能工程与核反应堆工程两个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也是热能工程重点学科及动力机械与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的学术领导人。 学生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宗虎、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陈听宽、李会雄、郭烈锦、白博峰。

社会任职

  • 1982年-1985年,任教育部世界银行中国大学发展项目中国审议委员会副主任兼工程组组长;
  • 1981年-1991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科评议组组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组成员;
  • 1988年-1998年,担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1989 年-1998年,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 199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16]

获奖记录

所获奖项
▪ 2007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获奖)
▪ 2006 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 (获奖)
▪ 2003 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获奖)
▪ 1999 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获奖)
▪ 1998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沸腾管内汽液两相流不稳定性及脉动规律研究 (获奖)
▪ 1997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闭式循环热动力推进新型鱼雷锅炉反应器汽液两相流与传热及设计方法研究(获奖)
▪ 1997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获奖)
▪ 1997 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化学工程手册 (获奖)
▪ 1996 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获奖)
▪ 1996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气(汽)液两相流体动力学应用基础研究 (获奖)
▪ 1992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压汽水两相流与传热试验系统[3] (获奖)
▪ 1991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螺旋管内沸腾流体两相流与传热规律研究 (获奖)
▪ 1991 西安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获奖)
▪ 1990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闭式循环热动力推进新型鱼雷锅炉反应器汽液两相流与传热及设计方法研究 (获奖)
▪ 1989 获得中国科学院荣誉奖章 (获奖)
▪ 1988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获奖)
▪ 1988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能源技术政策研究 (获奖)
▪ 1987 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管内气液两相流与沸腾传热特性研究 (获奖)
荣誉称号
▪ 2013 被评为“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 (获奖)
▪ 1959 被评为西安交通大学先进工作者 (获奖)

人物评价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徐宗本院士:陈学俊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效和做出的突出贡献。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牛宏杰:陈先生爱国爱校、参政议政、勇于奉献、身体力行、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是我们后辈的旗帜。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严俊杰:75年来陈先生献身祖国、服务人民;扎根西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兢兢业业。无限热爱教育教学事业,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一大批国内精英人才,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成绩。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林宗虎院士:陈先生将自己带入热能工程专业,激发专业兴趣、指导专业方向、教授专业课程。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前瞻的理论思想、崇高的学术素养,以及高尚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成就历程。 [17] 西安交通大学:陈学俊先生是中国热能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先行者和奠基人。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筹建了中国高校中第一个锅炉专业,开出了锅炉专业的全部课程;筹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能源动力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为中国能源动力工程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文献来源

  1. 陈学俊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院2016-09-11
  2. 陈学俊 中国科学院2016-09-08
  3. 1707/t20170706_208782.shtml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能源动力科学家陈学俊逝世,享年99岁 澎湃新闻.2017-07-04
  4. 陈学俊 新华网陕西频道.2012-06-10
  5. 陈学俊 .九三学社中国政府网2016-09-08
  6. 陈学俊 新华网陕西频道.2012-06-10
  7. 西安交大庆祝陈学俊从教60周年光明网2016-09-11
  8. 陈学俊 .中国科学院搜狐网2016-09-08
  9. .九三学社中国政府网2016-09-08]
  10. 陈学俊的人生楷模 .合肥市瑶海区教育体育局[2016-09-11
  11. 1949:从中央大学到南京大学 科学网2015-10-21
  12. 207 陈学俊:“为中国工程事业奋斗到底”的杰出科学家 .西安交通大学2016-09-11
  13. 207 陈学俊:“为中国工程事业奋斗到底”的杰出科学家 .西安交通大学2016-09-11
  14. 实验室举办陈学俊院士九十五岁华诞暨从事科教事业75周年座谈会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09-07
  15.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能源动力科学家陈学俊逝世 交大新闻网[2017-07-04
  16. 陈学俊院士:工程强国梦 一世西部情新闻—科学网
  17. 实验室举办陈学俊院士九十五岁华诞暨从事科教事业75周年座谈会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