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望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望衡
出生 1944
邵陽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 漢族
職業 學者、作家

陳望衡[1],1944年10月生,湖南邵陽人。1962-1968,於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學習,2008年5月獲日本大阪大學文學博士學位(論文博士),現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二級)、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特聘教授、美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景觀文化研究暨規劃中心主任、中國作家協會作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優秀專家、國際應用美學研究會國際諮詢委員會副主席、亞洲藝術學會副主席。主要從事美學研究。

研究對象

從事美學、中國哲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等研究,出版有學術專著二十餘部,主要有《中國美學史》《當代美學原理》《中國古典美學史》《20世紀中國美學本體論問題》《心靈的衝突與和諧--倫理與審美》《獰厲之美--中國青銅藝術》《玄妙的太和之道--中國古代哲人的境界觀》《占筮與哲理--周易蘊玄機》等。海外出版著作九部,其中多部譯成英文,重要的有《Chinese Bronzes:Ferocious Beauty》《Confucius life of the great humanist》。國際上第一部介紹中國美學的論文集《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紐約,1995,)收入陳的論文兩篇《Comparative concepts of Natural Beauty》《The Essence of Aesthetics》)。另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美學》《新華文摘》《人民日報》《聯合早報》(新加坡)等報刊發表論文數百篇。其創立的"境界本體論美學"譽為中國美學新的一派,其國內外影響正在擴大。《中國古典美學史》一書,鄧曉芒教授認為"是國內迄今為止由個人獨立撰寫的最完整、份量最重的中國古典美學史著作。"中國人民大學將此書列為向海外招收美學專業博士生的參考書之一。《當代美學原理》整合中西美學構建了一個以"境界"為本體的美學體系,顏翔林教授評價為"極具理論的原創性與學術衝擊力"。

學術思想

陳望衡的學術思想主要為三個方面:

一、美學本體論:創"境界本體"論,主張"美在境界"。陳望衡的代表作《當代美學原理》整合中西美學,構建了一個以"境界"為本體的美學體系,學界評價陳望衡為"境界美學的領軍人物"。

二、中國美學史:陳望衡提出中國古典美學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即以"意象"為基本範疇 "境界"為最高範疇的審美本體論系統;以"味"為核心範疇的審美體驗論系統;以"妙"為主要範疇的審美品評論系統;真、善、美相統一的藝術創作論系統。

陳望衡的《中國古典美學史》《文明前的文明--中華史前審美文化研究》《獰厲之美--中國青銅藝術》和《20世紀美學本體論問題》四書貫通中國自史前至當代萬餘年的美學史。他的《中國古典美學史》獲湖南省優秀圖書獎二等獎和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三、環境美學:陳望衡的專著《環境美學》是中國第一部有體系的環境美學理論專著。陳望衡《Chinese EnvironmentalAesthetics》(英國,2015)是中國人寫的首部在國外出版的環境美學研究專著。《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的"環境美學"辭條介紹了此書,認為此書有着"重要的影響"。世界生態倫理學權威霍爾姆斯·羅爾斯頓教授在為此書寫的評論中說:"陳清晰地詮釋了在中國,人與自然如何在富有創造力的動態系統中相互生成,共築美麗家園……著作的亮點是讓我們認識和了解中國人長期以來對和諧美及整體美的追求。這也許是全球環境美學的未來。"

陳望衡在環境美學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宜居到樂居"、"生活(居)是環境美學的主題"、"金山銀山有價綠水青山無價"、"將工程做成景觀"、"環境審美教育"、"未來的農業應讓人類更幸福"、"生態文明美"、"樸素美是生態文明時代標誌性的美"、"生態園林主義"、"將荒野納入城市"、"守界和諧"等。這些理念特別是"樂居"理念受到諸多方面重視。陳望衡的學術專著《環境美學》、論文《環境美學的當代使命》相繼獲中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和三等獎,論文《城市--我們的家》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陳望衡被譽為"中國環境美學的重要開拓者"。

其他方面:陳望衡2000年出版了由他主編的《藝術設計美學》,這是國內第一部藝術設計美學著作,另,1992年出版了由他主編的《科技美學原理》,這是國內最早的科技美學著作之一,因此,學界認為陳望衡也是中國藝術設計美學、科技美學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影響及榮譽

影響:

陳望衡對文學藝術有較高的鑑賞水平,曾撰寫了大量的文藝評論,其評論多取美學批評的角度,新加坡詩人、書法家潘受先生譽之"目光如炷"。他的《天地入沉吟》一書收集他為新加坡、馬來西亞詩人、畫家所寫的評論,1995年在新加坡熱帶出版社出版,在海外有很大影響。

陳望衡喜愛旅遊,熱衷山水散文寫作,出版有《交遊風月》《嫵媚山水》兩部山水散文集。其作品多取美學欣賞與哲學品味的角度,自成一格,受到讀者廣泛好評。收入集中的部分文章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廣播過,《讀君山》一文獲得過岳陽晚報與君山風景區組織的君山旅遊文學大獎賽一等獎。

陳望衡的學術專著獲得省部級和校級獎項共十餘項。

陳望衡1992年獲包兆龍包玉剛出國留學獎學金,系文科教授首位獲得此獎學金的人物。

榮譽:

一、教育部

1.《歷代美學文庫》葉朗等總主編,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陳望衡為文庫宋代卷主編之一,第四屆中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5。

2.《環境美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第五屆中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藝術類,一等獎空缺),2009。

3.《環境美學的當代使命》載《學術月刊》,2010,7,第六屆中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三等獎,2013。

二、省級

1.《簡論自然美》載《求索》,1981,2,湖南省文學藝術創作獎,1981。

2.《美學王國探秘》 陝西人民出版社,1989,浙江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990。

3.《山水美與心理學》廣西教育出版社,1993,為《山水美論》套裝書之一,廣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993-1996。

4.《中國古典美學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湖南省第五屆優秀圖書獎二等獎,2000。

5.《中國古典美學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圖書獎三等獎,2001。

6.《城市--我們的家》載《光明日報》2008,12,11,湖北省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0。

7.《關於重慶城市建設的建議》2009―2011年度重慶市人民建議獎三等獎。

三、省廳級

1.論文《中國傳統倫理審美諧和論》載《中國社會科學》,1989,5,浙江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990。

2.專著《獰厲之美--中國青銅藝術》湖南美術出版社1991,浙江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991。

出席國際會議

在國際會議上的英文發言

1.The Aesthetic Charm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ulture in the Sustainability of Cites, Cheongju, Korea, May 25-27, 2001.

2.Technological Reason and Technological Beauty. The 15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esthetics, Tokyo, Japan, August 27-31, 2001.

3.The Aesthetic Ontology of China in the 20 Century. Proceedings of the 3 Annual Conference of Japan Society of KANSEI Engineering, Tokyo, Japan, September 11-12, 2001.

4.Chinese Youth in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ites Renowned for Arts and Crafts, Kanazawa, Japan, September 28-30, 2001.

5.Sense of Taste and Chinese Classic Aesthetics. The 6 Summer School of Applied Aesthetics, Eyes Closed: Aesthetics of the Unseen, Hollola, Finland, August 18-23, 2002.

6.Ancient Chinese Aesthetic Thoughts on Agriculture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Present Age. The 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Leppa unit Hattla, Finland, August 5-8, 2003.

7.The Natural Beau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ultur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eauty and Modern Life Style, Wuhan, China, May 14-16, 2004.

8.The Aesthetic Spirit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the Chinese Garden History Working Group, Washington D. C., U.S., March 26-27, 2005.

9.Natural Scenery as Carrier, Cultural Tradition as Spirit: Turning Wuhan into a City with More Beautiful Landscapes. The Green B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tes and Gardens and International Forum on Garden City, Wuhan, China, Oct.19-22, 2006.

10.The Art of Nature: The Beauty of the Appreciation Stone. The 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Lieksa, Finland, June 11-14, 2007.

11.The Beauty Created by Nature and Artist together: on Earth Art. The Tide of the Art Studies of Asia, The 5 Conference of the Asian Society of Arts, Kyoto, Japan, August 27-29, 2007.

12.The Aesthetics of Chinese Palace Architectur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a in Caste and Garden Symposium, Dresden, German, September 24-27, 2008.

13.City, Our Home: A Contemplation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Cities. The 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Asian Society of Art, Taiwan, Taibei, December 17-19, 2008.

14.The Contemporary Mission of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and The 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Asian Society of Art, Xiangyang, China, October 15-17, 2009.

15.The Understanding of Beauty in Ancient Chin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ories of Art Design and Aesthetics, Antalya, Turkey, October 19-21, 2011.

16.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ts Beauty --Further Discussion on Contemporary Mission of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and Beautiful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Wuhan, China. May20, 2015.

17.The ecological meaning of Chinese ancient "Fengshui". Seizing an Alternative: Toward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10 International Whitehead Conference, 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laremont, USA, June 4-7, 2015.

18.Tradional Chinese Conceptions of Environmental Beauty. The 20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esthetics, Seoul, Korea, July 25-29, 2016.

出國講學

陳望衡多次應邀出國講學,重要的有:1993年以高訪學者身份公派訪問新加坡國立大學並應邀講演《禪宗與中國美學》。2001年應邀訪問日本信州大學,同年應新加坡聯合早報社和馬來西亞南洋商報社邀請,分別在新加坡與吉隆坡講演《儒家倫理與全球危機》。2005年3月應美國哈佛大學敦巴頓橡樹園高級研究中心的邀請作短期訪問,訪問期間以《中國美學與中國美學史》為題,做公開的英文演講。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應邀出席講演會。4月陳望衡在美國康涅狄格學院用英文講演《中國青銅藝術》。4月至5月在美國加州聖荷西多次講演《周易的智慧》。該年5月應邀在韓國漢城大學環境大學院用英文講《中國園林的美學精神》。同年10月至11月應日本美學學會、大阪大學、京都近代美術館、立命館大學邀請講東西方美學交流和中國古典文化的美學智慧。其境外講演編輯成書《境外談美》,2005年由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

2004年陳望衡在武漢大學主持"美與現代生活方式"國際會議,擔任會議主席。

接觸媒體

新加坡的《聯合早報》《海峽時報》馬來西亞的《星州日報》《南洋商報》、馬來西亞電台、新加坡電台 "麗的"呼聲、《明報》《僑報》都對陳望衡做過人物專訪。陳望衡事跡收入英國劍橋傳紀中心所編的《世界名人錄》、美國傳紀研究所所編的《世界名人錄》和印度傳記研究所所編的《錄亞洲名人》等。

學術成果

陳望衡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學術月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重要報刊發表論文數百篇,在國外英文、日文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由美國著名哲學家H. Gene Blocker編輯的首部向國際社會介紹當代中國美學研究成果的《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紐約,1995)收入陳望衡論文兩篇《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The Essence of Aesthetics》。陳望衡的論文轉載或摘登於《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10餘篇;《環境美學的當代使命》《藝術是什麼》為2012年、2015年中國高考語文試卷閱讀題材料。有學術專著30餘部,代表作為《中國古典美學史》《當代美學原理》《環境美學》《文明前的"文明"》;譯成英文在國外出版的著作五部,重要的有《中國環境美學》(英國)《獰厲之美--中國青銅藝術》(新加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