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简介

陈石,1954年12月生,江苏丰县人,管理学博士,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美术院理事中国画马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分会会长,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贵州画院名誉院长。

其书画作品造诣很深,恣意抒情,在厚厚的古意中渗透出浓浓的现代韵味,并多次在《中国艺术报》、《艺术市场》、《美术中国》、《中国书画》、《中国民族报》、

《画界》、《艺术》、《艺术人生》、《中外文化交流》、《镜报》、《香港商报》、《收藏快报》、《人民政协报》、《贵州日报》、

《当代贵州》等国内外报刊上发表,作品被国内多家机构收藏,多次义卖善款捐赠灾区和贫困山区小学

陈石嗜画入迷。在岗时画画占尽了工余时间;休致后画画成了生活方式。他很小就喜欢临摹连环画〔这些“作业”在政治运动中几乎给父母惹了祸〕;

年轻时挎着画箱跟在一群同好大哥哥后面,画写生,画素描,积累下扎实的造型基础;后来转攻国画,精研笔墨、潜心文学,

形成兼取中西之长的绘画理念,探索造型准确而有笔墨情趣,水墨韵致与构图思考融汇无间,不失传统而富时代精神的画风。

他的画大气磅礴,细致造型而豪宕运笔,构图灵动匀称,笔墨简繁有致。看他的画,有一种观野马无羁而循道之趣。

随着岁月磨砺、阅历增长,画风益趋凝练厚重,蕴涵着微妙的人生况味,折射出他对生活、对艺术、对审美品位的理解和追求;

也让观者分明地窥见作者平和宁静的精神世界。

艺术生涯

2013年当选中国画马艺术研究会副会长[1]

2014年5月20日《黔山秀水图》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收藏[2]

2014年陈石先生获“白马绘画金奖”[3]

2014年中国梦 贵州情在贵阳市美术馆隆重开展[4]

2013年7月被誉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国画家[5]

2017年7月22日至8月5日在蒙古国举办的《一带一路马文化展——中蒙国际美术交流系列活动》[6]

2018年9月8日“石立马奔山水风——陈石写意画全国巡回展”北京站展览[7]

清新飘逸绘丹青

最早知道陈石是通过李德文先生的随笔集《小窗风雨》中的一篇文章。春节前夕,在媒体上得知陈石先生获全省第三届群星奖银奖、绘画一等奖的消息后,就产生了采访陈石的想法。元宵节过后的一个周末,我前往武威造访了这位陇上画坛实力派画记画家陈石和他的绘画艺术家,担任省美协理事、书协理事、武威市美协主席和武威市书画院院长等多职的陈石先生。[8] 见面是在陈石宽大而明亮的办公室。他和我想像中是一位老者截然不同,俊朗清瘦的面孔,一个典型的陇南汉子。他拿出外地好友刚刚捎来的上品龙井新茶招待我。一看茶具和泡茶的娴熟技艺,就知此君是一位茶道高手。他说,我生活中赏心乐事之一,便是一壶佳茗在手,举杯品饮,神清气爽,一天的作画也常常是从品茗开始的。 对于书画我是门外汉,但这几年却无意中和几名国家级、省级的书画名家有过交往。初见陈石,他就给我留下了谦谦君子的感觉,少有些所谓大家的作派,但他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他说,他没有多少东西可以拿得出手。知道陈石的人说,他这些年以平淡的心境处事,淡泊名利,把主要精力倾注于绘画之中,在他的笔锋上融汇了儒、道、释的精髓。因此,他的作品清新高雅,从宣纸上透出一种浓浓的书卷气息,难怪业内人士评价他的作品恰如其人,高洁俊雅、质朴大气…… 中国画贵在体现画家内在的修养和精神境界,讲究作者的气质与所绘物象相融合。生活中的陈石,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平淡、平和的氛围中,他以平常心处事,抛开功利的诱惑,走传统文人之路,修心、养身、做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一往情深,从大文化的观念入手,用敏锐的目光审视文化的内涵,用心吸纳古今中外的文化精髓,沉淀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从而使自己的作品能够雅俗共赏。对时下画坛的一些年轻画家将“写意画曲解为随意画”,他不以为然地说,他们每每信马由缰,率意涂抹,只求所谓的笔墨生动,而不考虑影响画面美感等方面的更为重要的因素,以求曲高和寡、孤芳自赏,殊不知别人都看不懂,那么你的作品还有什么社会价值?[9] 中国画讲究造型、构图和意境,也讲究笔墨、色彩和线条等技巧。一幅好的作品,画面的美感让人赏心悦目,内质上显现出的神韵扣人心弦。欣赏陈石先生的画,这种感受是比较强烈的。他酷爱梅、兰、竹、菊、牡丹。为创作出好的作品,他细心地观察它们的习性、长势及外在形态,研磨历代名家的精品,广采诸家之长,磨杵成针,厚积薄发。陈石的竹重古意境的追求,他的画构图新颖,将兰、竹巧妙地种植在宣纸上,旨在表现其状态神韵,静中求动,动中取势,从而传达出一种特定环境下当代人的生命律动。他画的兰姿态高雅,空灵清逸。作品《仲夏之夜》的荷,叶子用墨酣畅淋漓,构图大气,大有苦禅遗风。在他的笔下,把牡丹之高洁,菊之清爽表现得十分逼真。由于作者在线条、墨色上功夫到位,赋予了画面灵动的感觉,形成了洒脱、自然、清新的艺术风格,使作品达到了一种气韵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给观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艺术的衡量标准之一,是能否引起读者共鸣。陈石先生的绘画作品不仅在凉州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及省级展览中展出并获奖,版画《祁连晴雪》入选第八届全国版画展览;《五月祁连》入选丝绸之路版画艺术展,并由北京民族文化馆收藏;国画《听雨》发表于《国画家》等等。其书法作品获甘肃省首届群星奖金奖,国画作品获甘肃省第二届群星奖铜奖,第三届群星奖银奖,绘画作品《月晓风清》获一等奖等。这充分说明其作品达到了一定水准。在此,希望陈石先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中国画的繁荣作出贡献。[10]

继承徐悲鸿画马遗风,开创大贵州国画气象

贵州著名画家陈石在北京举办了“石立马奔山水风 —— 陈石写意画全国巡回展”,展出了他的山水及马题材画作共计60幅,引起包括中国画院、中国画马艺术研究会等业界共鸣,反响强烈[11]

成立于2013年的中国画马艺术研究会是当代中国首个以马为主题作为研究和创作对象的艺术机构。陈石作为中国画马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不仅钟情于山水与人物画作,更善于画马。

陈石讲:“马,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个能很好地反映时代精神面貌的题材。一个画家,一个艺术家,他的作品一定是要反映时代的面貌,一个好的作品一定要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我画马也是一种内心情绪的反映,是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12]

“唐马肥壮、宋马雅致、元马昂扬,清马毕肖”。当着大家的面,他提起手中画笔进行了现场创作。寥寥数笔,势不可挡的奔马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陈石说,“我的特点是在笔墨的冲突中发挥自己的思想想象,表达自己的感情流露,追逐时代的步伐。我希望我的作品能给更多人一种鼓舞,一种正能量,能够让大家通过对我作品的观察喜欢我的画,能够激励大家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去奋斗。”

陈石介绍:“徐悲鸿的马是有透视的,而且讲究解剖,不光是他自己画得好,关键是他引进了西方美术的概念。我用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就是大墨块以泼彩的形式,用一种强烈的浓淡对比冲突,来反映这种勇猛向前、一马当先的时代精神。我认为这个时代就是需要一种克服困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中国画马的画家有很多,陈石画的马,得到了徐悲鸿大师关门弟子刘勃舒老师的真传,继承了徐悲鸿大师的遗风,通过不断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画家陈石。他的作品,继承徐悲鸿画马遗风,开创大贵州国画气象,值得肯定。[13]

如今,陈石的很多画作被国内外多家机构所收藏,期待他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和展览问世。[14]

书画作品

陈石先生的书画作品造诣很深,恣意抒情,在厚厚的古意中渗透出浓浓的现代韵味。此图集城市书画小编引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美术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沉浮先生的文章:立象以尽意——陈石先生水墨画的意象表达!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说:真正的天籁之音,是无法用一般的音律被听觉感受的;真正的天道常伦,是无法用一般的形象被视觉感受的。老子借用无形无色无味无边的“象”,来比喻万物之源的“道”,即自然事物无所不在的固有规律性。

子曰:“立象以尽意……”。即“立象”的全部意义在于“尽意”,借助具体的形象,来充分表达圣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即此处的“象”再也不是对自然界事物单纯、天然的再现和重复,而完全是为了尽述圣人之“意”而重新树立、创作的“象”——为尽意而立象,这就产生了一个思想上的高度飞跃,就是写意画的理论基础。

陈石先生的写意画,有直抒胸臆之意向,放浪形骸之洒脱,酣畅淋漓之笔墨,率性表达之快感。达到了夺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宋代大家苏轼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苏轼的观点强调艺术作品要追求“意余之象”,这实际上是对“象外之意”的重视和追求。苏轼主张“诗画结合”,即用诗的善于抒情与画的善于状物相互结合,亦是“情”与“象”的结合。在陈石先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象外之意”的情感流露和丰富的画外语言。

奠定陈石先生在艺术界地位的当数他醉心神往的画马艺术了,这几乎成了他的标志和招牌。陈石先生痴迷于马,多年来的潜心研习和心追手摹,他能用简练的线条,明快的构图,塑造出格调清新雅致,颇具悲鸿风范,形态多姿多彩的骏马图来,实属难能可贵!

“写意画落笔须简净,布局布景务须笔有尽而意无穷”。清代王昱的这翻话甚得写意画法之精要:笔法须简洁利索,灵空生动;构图须寓意高深,计白当黑,曲径通幽,于无物之处营造出至深隐境,使读者感受到余音绕梁,徊味悠长,意犹未尽。在陈石先生具有金石般质感、随意舞动的线条中,我们读出了他画外的修养与情怀,以及笔墨间流淌着的真实情感和他对生命的热爱!

陈石先生爱读书,大量涉猎到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美学,视野所能波及到的总是开卷有益。他深深的体会到:大量的阅读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使他回过头来对中国历史文化,对中国经典的价值观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会把问题看的更深刻。同时,多年的从政工作也丰富了他的经历和阅历,提高了眼界,开阔了心胸。使他在绘画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陈石先生曾身居要职,虽然繁杂的事务工作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仍然能调节好身心,让心绪回到自然的状态,自觉的把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把自己的人格陶冶放入天地自然之中。“要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才能忘却尘世繁杂,才能拿起画笔,才能画出好画”。他的话似乎很有道理。

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关系的和谐,这种关系的核心就是“道”。当艺术家们的“心”与“道”相通的时候,在写“心”的同时,就写出了“道”。陈石先生率性的笔墨表达,正是中国艺术最本质的规律表达。即“不刻意”,不刻意就是自然,自然即是大道,大道才是宇宙的本质,才是中国笔墨文化的规律。

怎样用清新、简洁且富有时代特点的笔墨语言表现出更高的“道”和超越心灵的无形的意识形态,这正是陈石先生和我等艺术家们不断追求的理想之梦……

我们期待陈石先生有更多传世佳作面世,惊艳你我、惊艳岁月、惊艳这个世界!

贵州画家陈石:承“悲鸿”遗风著黔地气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