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的秋天(喬山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陝北的秋天是中國當代作家喬山人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陝北的秋天
我到陝北工作已經四個多月了,經歷了陝北的春末、仲夏和初秋。春天的陝北寒冷、枯黃而裸露,草木真正發芽吐綠已經到了夏初。而陝北的初秋表現出的情景完全是關中夏天才有的景象,整個季節較關中慢了半步。
清晨,太陽還懶洋洋地躺在被窩裡,農人早早地在莊稼地里揮舞着鋤頭,太陽被吵得實在睡不住,紅紅的大腦袋顫巍巍地探出東山樑,很生氣地將朝霞撕開一道縫隙,一片金輝「唰」地灑滿了翠綠的田野。早起的鳥兒清脆地鳴叫着,似乎給晚到的太陽鼓勁加油,它猛地破雲而出,跳到了雲海之上。陝北的溝溝壑壑、山山峁峁、河河岔岔一下子稜角分明,該明處明,該暗處暗。綠油油的山脈也被塗上一層金黃色。排列整齊的秋紗帳拉長了影子,在清涼的晨風裡嘩啦啦地鼓掌歡迎新的一天到來。陝北的青紗帳和關中的不一樣,關中的一整片望不到邊,而陝北的青紗帳像兵馬俑似的方陣,布滿了溝岔岔,圪梁梁,期間突然會穿插向日葵、穀子、糜子、土豆等秋作物的方陣出來,就像在五彩的錦緞上點綴的花形,漂亮極了。只要有手掌大一塊地就會有秋作物的方陣,而60年代的人造梯田像花卷饃似的,由高到低,層層剝開,給秋作物提供了表演的平台。它們一個個瘋狂地拔節上竄,唯恐耽誤成熟的季節。穀子拖着長長的狼尾巴似的谷穗,沉甸甸地低着頭,隨着微風輕輕地晃動,伴隨着遠處傳來牧羊人粗曠、悽美的信天游搖頭晃腦,如醉如痴;高粱們高昂着紅紅的頭顱,飽滿的穗子齊刷刷直刺晴天,有一種把酒問青天的英雄氣概!翠綠的玉米舒展着寬大的葉子,謙虛地將還沒有成熟的棒子藏在腋下,怕被人掰走似的,可紅紅的纓須將自己的準確位置已經暴露;糜子晃動着寬大的掃把似的穗子,好似在清掃空氣中的塵埃,隨風不停地擺動,天空因此而瓦藍瓦藍,清澈地像嬰兒的眼睛,乾淨、清亮、無邪;土豆花開賽牡丹。一朵朵土豆花潔白無暇,爭奇鬥豔,花兒的芳香惹得鳥兒們前來覓食,稻草人急忙舞動着手中火紅的塑料袋,嚇得鳥兒們不敢靠近,只是在遠處嘰嘰喳喳地吵鬧不休。一畦畦向日葵齊刷刷地面向太陽,展露出自己可愛的笑臉,接受着陽光的沐浴與檢閱。而南瓜蔓則平鋪在大地上,已經像小西瓜大小的南瓜調皮地探出瓜蔓,好奇地探視着這個世界。溝底下蚯蚓般的小溪歡快地唱着歌,它沒有因自己瘦小而停下前進的腳步,而是日夜不停地奔流,滋潤、養育着人們祖祖輩輩繁衍不息。小溪兩邊長滿了鬱鬱蔥蔥的垂柳,它們像陝北的婆姨一樣舞弄着自己的秀髮,嫵媚動人;挺拔筆直的鑽天楊像偉岸的丈夫,站在溝的上面,將僅有的水源留給了柔弱的妻子,自己則毫無怨言地守衛着漂亮的婆姨,生生世世,不離不棄。溝底的水草豐茂而稠密,是牛羊的天堂,也是城裡人休閒乘涼的好去處。
在山的陰面崖畔畔、窪地里,雜草叢中不時地閃現出一朵朵火紅、鮮艷、嬌嫩的山丹丹,熱烈而奔放。陝北人民歷來喜愛山丹丹,視之為美好、熱烈、追求的化身。民歌中有:「山丹丹花兒隔溝溝紅,聽見你的聲音照不見你的人。」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這種紅遍黃土高原的花朵,又被人民賦予了新的涵義。「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毛主席領導咱們打江山」「山丹丹開花背窪窪紅,我送哥哥當紅軍」。山丹丹成了陝甘寧邊區的象徵,成了陝北的象徵,成了延安的象徵。山丹丹成了紅遍天下的名花。
另外一種遠離水源的植物就是陝北的特產—大棗。棗樹選擇的生長地不是在崖畔畔上就是在山峁峁上,它只需一掬水,就能奉獻出一樹的翠綠和甜美。大棗不光可以解渴,還可以充飢。它就像陝北人民一樣,憨厚、無私、大氣。正是這種特有的無私奉獻的精神,才使中國革命走向了勝利。
時間到了中午,太陽發脾氣了。氣溫一下子飆升到了30度以上。向日葵微垂着眼帘,玉米、高粱、南瓜土豆們紛紛耷拉着葉子,儘可能地保護着自己的果實,就像風沙中遮起面紗的少婦在保護着自己的面龐。毒辣辣的陽光炙烤着大地,麥芒似的扎得人火燒火燎。陝北人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相對惡劣的天氣,大街上很少看見有人打傘遮陽,人們淡定如故,行色匆匆。午後,格巴巴一聲炸雷臨空而下,干硬幹硬的。一團黑雲至西邊山頭駕着疾風鋪天蓋地而來,霎那間狂風大作,天地昏黃,銅錢大的雨點鑽過風的縫隙,大滴大滴地斜着砸到黃土高原豐厚的大地上,眨眼工夫,雨水已經在天空織起了雨簾。忽而格巴巴一聲,一個緋紅的火球在山峁上迅急滾了一下,照得天地賊亮。着急回家的人像落湯雞似的,有奔跑的,騎電動車的、自行車的,狂風暴雨也阻擋不了他們回家的腳步。雨水陡然填滿了街道,湧向奔流不息的無定河,無定河一下子變成了富翁。熟料這雷雨說停就停,剛才還遮天蔽日,瞬間就陽光燦爛。太陽撩起雲紗,腳步輕盈地走了出來,變成了一個新浴的美人兒。陝北的雨來的急走得快,不會纏纏綿綿幾天不停,就像陝北的漢子乾脆利落,粗曠豪放,而秋作物就是因它而茁壯成長。
太陽經過一天的跋涉、折騰,也沒能把陝北的山、陝北的地、陝北的人馴服,最後只得拖着疲憊的身子滑落西山。火紅美麗的晚霞殷勤地迎接着它,就在它沉沒西山的霎那間還不服輸地瞅一眼這塊神奇的土地。
月牙兒露出可愛的笑臉,將柔和的銀光灑滿大地,撫摸着受傷的土地,天邊幾顆忽明忽暗的小星星調皮地眨巴着眼睛。白天燥熱的天氣仿佛被清涼的西風掃進了無定河,隨着滔滔不絕的河水流向了遠方。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在鄉村溫熱的鄉場上、城市的休閒廣場裡、柳樹下乘涼拉話話。隨着陣陣的鑼鼓聲、嗩吶聲,身着節日盛裝的秧歌隊來了。男持彩扇,女舞彩綢,現場氣氛熱烈,演員們矯健豪邁,人們情緒歡快奔放。傘頭是秧歌隊的領頭人,隨着音樂的節拍即興編唱,出口成章。他領唱,眾隊員重複他最後一句,詞句生動、通俗易懂,現場觀眾大聲叫好,手掌拍疼了都不知道。有人大聲喊叫着:「敲起來扭起來,不敲不扭唱起來」。他們動作豐富,豪邁粗曠,瀟灑大方,充分體現了陝北人民淳樸、憨厚、開朗樂觀的性格。他們用這種古樸、典雅的藝術形式表達着他們對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陝北的秋天在農人臉上幸福的褶子裡,充滿了豐收的喜悅與憧憬;陝北的秋天在喜慶而粗曠的嗩吶聲里,悠揚而悲壯;陝北的秋天在豐滿而溫柔的米脂婆姨的秧歌里,熱烈而奔放;陝北的秋天在山山峁峁、溝溝岔岔、河流小溪,碧綠而清澈。陝北的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歡樂的季節,令人嚮往而又美好的季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