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杜甫故里景区位于河南郑州巩义市城区西北5公里处的康店镇康店村西部邙岭上。占地34亩,座北向南,主体建筑有大门楼、杜甫大型雕像、双层亭、诗圣碑林、杜甫墓、吟诗亭、望乡亭、草亭、献殿等组成。整个景区种植花木3000余株,奇花异草点缀、绿树成荫、松柏辉映,巍伟庄重,各种设施具有园林建筑风格,已成为邙岭上闪闪发光的一颗明珠。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

创作年代;唐代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

江水东流去,清樽日复斜。

异方同宴赏,何处是京华。

亭景临山水,村烟对浦沙。

狂歌过于胜,得醉即为家。

作品赏析

鹤注】此宝应元年十一月往通泉时作。《全蜀总志》:野亭,在射洪县治东北,杜诗“亭景临山水”,即此地。[1]

江水东流去,清樽日复斜①。异方同宴赏②,何处是京华。亭景临山水③村烟对浦沙④。狂歌遇形胜⑤,得醉即为家。

上四,写景言情,乃感伤语。(,) 下四,逐句分应,作自解语。亭临山水,承江流。烟对浦沙,承日斜。遇此形胜,则异地相忘。醉即为家,故旧京莫问耳。)

谢脁诗:“春夜别清樽,江潭复为客。叹息东流水。何如故乡陌。”北齐卢询诗:“别人心已怨,愁空日复斜。”②曹植诗:“离别各异方。”③刘孝威诗:“为贪止山水。”④鲍照诗:“漠漠村烟起。”李百药诗:“前阶枕浦沙。”⑤徐干《中论》:“被发而狂歌。”徐悱诗:“表里穷形胜。”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3]“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4]

视频

百家讲坛——诗圣杜甫(六)杜甫死亡之谜

杜甫逃亡中写的一首诗,颠沛流离中思念家人,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 古诗文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3.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