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谷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陷谷穴,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陽明胃經。別名陷骨。輸(木)穴。陷谷穴的位置: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中醫認為刺激陷谷穴有緩解治療腹痛脹滿、腸鳴泄痢、面目浮腫、目赤痛、疝氣、足背腫痛等作用。
穴位含義
胃經的地部經水在此聚集。
1. 陷谷。陷,凹陷之處也。谷,山谷也。陷谷名意指本穴為胃經地部經水的聚集之處。本穴物質為沖陽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因本穴位處肉之陷處,地部經水在此聚集,故名陷谷。
2. 胃經俞穴。俞,輸也。本穴物質為沖陽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和內庭穴傳來的天部之氣,天部之氣是橫向傳於沖陽穴,地部經水則下傳內庭穴,本穴有傳輸胃經氣血的功能,故為胃經俞穴。
3. 本穴屬木。屬木,指穴內物質運行變化表現的五行屬性。本穴的天部之氣向胃經的上部傳輸,其運行方式為橫向移動,表現出風木的運動特徵,故本穴屬木。
概況
【取穴】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第二、三跖趾關節後方,二、三跖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取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及天部風氣。
【運行規律】經水循胃經下行內庭穴,風氣循胃經上行。
【功能作用】輸送胃經氣血。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和胃化痰,通絡寧神。
【主治病症】:顏面浮腫,目赤痛,腸鳴腹痛,腹水,盜汗,足背腫痛,發熱,熱病汗不出,腹大滿,喜噫,咳逆不止,逆不止,瘧少氣,季肋支滿痛。
【配伍應用】:
陷谷穴配陷上星穴、囟會穴、前頂穴、公孫穴治卒面腫。
陷谷穴配列缺穴,主治面目腫;
陷谷穴配內庭穴、太沖穴,主治足跗腫。
陷谷穴配列缺穴,有清熱解毒的作用,主治面目癰腫。
陷谷穴配內庭穴、太沖穴,有清熱消腫,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足跗腫。
養生保健
1.消腫
有相當多的孕婦,在妊娠後期會出現下肢浮腫。輕度浮腫一般是每天下午較為明顯,夜裡臥床休息後,早晨就消失了,這是正常現象。如果早晨仍不能消失,則稱為妊娠水腫。
對於下肢浮腫的孕婦,可讓其採用平臥或下肢略為抬高的體位,然後從足背開始,沿小腿向大腿方向推拿,力度要輕柔,手法以按、壓、推、拿、輕捏交替混合使 用。在按壓推揉的過程中,要以陷谷穴為重點。陷谷穴位於腳背上第二三趾骨結合部前方的凹陷處。按壓此穴,對顏面浮腫、水腫、足背腫痛都有很好的療效。
一般來說,對下肢經過10分鐘左右推揉,再對陷谷穴按壓8~10分鐘後,下肢浮腫就會消除了。如果第二天下肢浮腫又發生,可採用本法繼續治療,直至徹底消除浮腫為止。
穴位療法
【針刺】直刺0.3~0.5寸;或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脹,可擴散到足背。
【艾灸】艾條灸5-10分鐘,陷谷穴,艾炷灸3-5壯[1]。
視頻
焦守廷上傳足陽明胃經《陷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