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力發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離岸風力發電,又稱離岸風能,係於海上建設風力發電廠,風向較陸上風力穩定,在同樣時間內能提供更多的電力,且設施遠離民眾居住地,受到鄰避設施的反彈也較小。
簡介
離岸風力發電是目前全球相當熱門的綠能產業之一,因機電設立在海上,施工難度及建設成本遠高於陸域風機。為了達到經濟效益,風機一次規劃建設的數量多半在 30 隻以上,甚至多達上百隻,形成一個「離岸風場」,涵蓋風機、海底基礎、電纜、海上變電站、陸上電力系統,都是建設離岸風場必要設施。
綠能產業
2008年金融海嘯後離岸風力發電仍不畏全球景氣困境,呈指數型高速成長。2015年以前離岸風力發電成本通常較陸上發電成本為高,但自2016年起全球各地離岸風力發電競標價格較過去顯著下降。離岸風能目前每度電的發電成本,仍遠高於傳統的火力發電。風場的開發可分三階段:開發前置作業、風場建設、風場設完後之運轉維護工作。前置作業包含環境調查、許可申請、風場規劃、漁權談判、工作規劃、工程分包等,非常複雜,花費的時間最久,一般要 1~5 年,甚至花費近 10 年亦不罕見。為了節省海事工程的費用,均會盡量縮短,風場一般只需要 1-2 年即可完成。
工程浩大
離岸風機是非常大的結構物,要在海上這個充滿不確定因素的環境中,調動各式工作船分工合作,安裝這麼大的結構物;在工程、管理、風險管控上是非常大的挑戰。工程包含:風機、海底基礎、電纜、海上變電站、陸上電力系統等,風場建設完成後約可使用 20~25 年,此後要進行運轉管理、維護(Operation & Maintenance,O&M),使風場能維持最佳的營運狀況。風場使用年限到達後,即進行除役的工作。
若按市場機制自由競爭,難以吸引業者投入離岸風能開發。因此有意發展離岸風能的國家,政府均會以政策補助。故在衡量一個國家的離岸風能產業前景時,該國政府的政策及補助方案,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台灣 105 年度躉購費率為每度電 5.7011 元(依據能源局 105 年躉購費率聽證會簡報,國內電業化石燃料發電平均成本 103 年度為 2.7446 元)。
政府協力
離岸風場開發牽扯到的機關團體非常多;可能影響既有航道、漁場,要申請土地、海域、空域使用,常要與國際技術、機具、人員、資金合作。這些溝通協調工作,牽扯到公權力的介入與法規的規劃執行,絕非開發商可自行解決。因此各國政府的配套措施,是影響該國離岸風能產業發展及產業生態的重要關鍵。 相關工程如下:
- 海床地質探勘
- 觀測船
- 海象觀測站
- 生態考察船
- 海底電纜鋪設
- 水下作業機器人
- 基礎安裝工作船 電纜施工船
- 建設母港
離岸風場建設需要使用的各階段所需之專業工作船非常多,包含風機安裝船(Turbine Installation Vessel,TIV)、起重船、電纜佈放船、海洋觀測船等高價值船舶及人員運輸船(Crew Transfer Vessl,CTV)等價格較低,但需求數量非常多的小型船舶,潛在商機非常可觀。
各國規模
離岸風力發電裝置容量(百萬瓦) ,歐洲是海上風電的世界領先者,1991年在丹麥安裝了第一座離岸風電場(Vindeby)。2009年,歐洲海上風機平均額定容量約為3 MW,未來風機容量預計將增至5 GW。
到2014年1月,已經在歐洲建設了69個離岸風電場,年平均額定容量為482 MW。 歐洲海域離岸風電場總裝機容量達到6,562 MW。英國迄今為止最大容量為3,681 MW。丹麥排在第二位,安裝了127.1 MW,比利時排在第三位,總計571 MW。 其次是荷蘭(247 MW),瑞典(212 MW),芬蘭(26 MW),愛爾蘭(25 MW),西班牙(5 MW),挪威(2 MW)和葡萄牙(2 MW))。 2017年底,全球離岸風力發電總裝置量為18,814百萬瓦特 (MW),其中84.4%位於歐洲。英國為全球離岸風力發電裝置量最多的國家,占36.3%;德國位居第二,占28.4%;中國大陸位居第三,占14.8%。
荷蘭波瑟勒 (Borssele) 1號與2號離岸風力發電場,合計裝機容量為700百萬瓦特 (MW),2016年競標合約價格已降至每度電0.0727歐元 (€72.70/MWh),若包含輸電設備為每度電0.087歐元 (€87/MWh);另外,丹麥 Kriegers Flak 離岸風力發電場裝機容量為600百萬瓦特 (MW),競標合約價格更降至每度電0.0499歐元 (€49.90/MWh) (不含輸電設備)。但前述風力發電廠與計畫中的 Dogger Bank 4,800百萬瓦特 (MW)、Norfolk Bank 7,200百萬瓦特 (MW)及Irish Sea 4,200百萬瓦特 (MW)等相比,規模仍為較小。
截至2018年,全球已營運的離岸風力發電廠當中,英國Walney Extension 離岸風力發電場裝機容量為 659百萬瓦特 (MW),為世界最大的離岸風力發電場;而裝機容量 630百萬瓦特 (MW) 的英國倫敦陣列 (London Array) 風力發電廠則為第二大;裝機容量 600百萬瓦特的荷蘭 Gemini 則位居第三。
在歐洲以外,中國大陸政府已經制定了到2015年安裝離岸風電裝機容量5 GW的宏偉目標,到2020年將達到30 GW,這將超出其他國家的容量。2014年5月,中國大陸離岸風電裝機容量為565 MW ,2016年中國離岸風電裝機容量增加到832 MW,其中636 MW是中國大陸製造。
實際挑戰
風機壽命為20-25年,在丹麥有專門的除役公司,能以每百萬瓦2到4百萬丹麥克朗的價格回收機組,此費用於建構時由擁有者所保證。風機結構的自然頻率應避開震動頻率及風機葉片的疲勞載荷。強烈海風吹起的海浪造成「鹹水煙」,可能嚴重侵蝕風力發電機結構與電氣設備。運輸時的受力和損壞評估包括多項:
- 腐蝕
- 施工不易
- 維修不易
- 風力電場對航行安全的影響。
- 離岸風力電場對漁業的影響。
商機潛力
綠能科技為新政府五大產業(生物醫藥、綠能科技、智慧機械、國防航太以及亞洲矽谷)之一。目前本國政府規畫之離岸風能裝置容量,依據「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於 2015 年核定之推動目標。以每隻風機 5 MW 來預估依據能源局 105 年躉購費率聽證會簡報,離岸風場建設成本為每 MW 新台幣 180.1 萬元,運轉維護成本為每 MW 每年 5,844 千元。
前景預測
2020年預測估計歐洲水域的離岸風電場容量為40 GW,這將提供歐盟電力需求的4%。歐洲風能協會(WindEurope)已經設定到2020年達到40 GW的目標,到2030年達到150 GW,預計2020年全球離岸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75 GW,其中有來自中國大陸和美國將顯著的貢獻。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計離岸風電將在2030年達到海洋經濟的8%,其產業將僱用43.5萬人,增加價值2300億美元。
台灣近況
台灣至 2030 年有 4 GW的離岸風場規模時,風場建設總產值約 7,200 億元;各項建設工作的潛在市場價值如表 2。其中海底基礎供應(製造)、風機及海底基礎安裝海事工程,為本公司主要可參與之項目;總計市場價值達 2,304 億元。運轉維護工作 2030年時年產值達 233 億元。專案開發費用 4% 288 億元,設備供應費用風機 39% 2,808 億元,海底基礎 16% 1,152 億元,其他 15% 1,080 億元,安裝費用 風機安裝海事工程 9% 648 億元,海底基礎安裝海事工程7% 504 億元,其他設備 10% 720 億元,離岸風能開發,為目前本國政府主要推動政策之一;在國家支持下,未來的發展應是可以期待的,市場潛藏價值龐大。
細數過往發展,離岸風力發展已然成為政府致力發展的綠能產業,2017年815大停電,讓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成為輿論焦點,兩年後,知名平面媒體《天下》雜誌深入北中南,訪查與2025能源轉型目標落差最大的離岸風電進度,直擊苗栗外海如城堡般的工作船、台中港亞洲最專業的離岸風電碼頭,以及高雄興達港30層樓高的風機水下基礎。台灣海峽儼然成了全世界最忙碌的風場,幾近從零開始的離岸風電,已跨出傲人的一步,連鄰國日本都來取經[1]。2017年815大停電,讓蔡英文政府的能源政策成為輿論焦點,兩年後,《天下》深入北中南,訪查與2025能源轉型目標落差最大的離岸風電進度,直擊苗栗外海如城堡般的工作船、台中港亞洲最專業的離岸風電碼頭,以及高雄興達港30層樓高的風機水下基礎。台灣海峽儼然成了全世界最忙碌的風場,幾近從零開始的離岸風電,已跨出傲人的一步。
台灣離岸風電發展大事記 2012-2019年[2]
2019年
- 1月至4月- 彰化縣府同意函風波。
- 4月18日 - 經濟部公告「電力開發協助金運用與監督管理辦法」,離岸風電電協金條文未納入。
- 4月30日 - 離岸風電商沃旭確定在台投資。
- 8月28日 -環保署首次對離岸風電開罰。海洋風場施工未派鯨豚觀察員出海,違法罰鍰150萬元。
- 10月9日- 首座商業規模離岸風場完工-海洋風場共22架風機,128MW。
2018年
- 1月18日 - 公告「離岸風力發電規劃場址容量分配作業要點」。
- 4月30日 - 公布遴選結果,必須納入國產化。10風場出線。
- 6月22日- 公布競標結果,以價格標為主。沃旭、海龍得標。
2017年
- 3月至年底 - 離岸風電潛力場址環評,19案通過環評,總裝置容量10.07GW。
- 4月28 日 - 第一架離岸風電商轉。海洋示範風場2架風機商轉
2016年
- 9月5日 - 第一支離岸風機夜間施工 違反環評承諾。
- 10月27日 - 兩架示範風機,共計8MW完工。
- 11月30日 - 公布離岸風力發電漁業補償基準。
- 12月28日 - 306次環評大會,確認「離岸風電區塊開發」政策環評。
2015年
- 5月23日 - 苗栗漁民漁船出海抗議上緯(海洋風場)補償金不公。
- 7月2日 -公告「離岸風力發電規劃場址申請作業要點」,公開36 處潛力場址。
2014年
- 8月13日 -上緯取得海洋風場漁民同意
2013年
- 1月9日 - 三示範風場出爐:海洋、福海、台電
- 11月27日 - 海洋風場通過環評
2012年
- 3月28日- 陽光屋頂百萬座、千架海陸風力機辦公室成立
- 7月3日 - 「風力發電離岸系統示範獎勵辦法」公告
視頻
參考資料
- ↑ 劉光螢,【現場直擊】日本都來取經!亞太最先進的離岸風電技術就在台灣天下雜誌679期,2019-08-12
- ↑ 台灣離岸風電發展大事記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