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雨伞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雨伞蛇为一种剧毒蛇,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包括台湾、海南与香港和云南省西南部,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及越南北部。栖息于从沿海低地到海拔1 300 m的山区,野生状态已不多见,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与海南省列为重点保护动物。[1]

[]

繁殖状况

从50年代起就已开始人工养殖,其主要目的是取卵孵成幼蛇以制备"金钱白花蛇。"但是仍然未闻有成规模者。

保护措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与海南省将银环蛇列为重点保护动物。

①建议有银环蛇的省及自治区结合全国野生动物普查或专门组织力量调查银环蛇在该省(区)的数量及其动态,针对实际情况制订保护措施。②积极发展人工养殖,逐步做到不从野外捕捉银环蛇加以利用。

症状特征

雨伞蛇的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结合处,阻断神经传导,使得横纹肌不收缩,最后导致呼吸麻痹,被咬时只是觉得昏昏欲睡,伤口不痛,之后,局部伤口会麻痹,往近心端扩散,不见肿胀瘀血,会有全身肌肉麻痹视力模糊眼脸下垂、说话不清楚、流涎、呼吸浅而快等症状,直至呼吸衰竭,严重时向深度昏迷,对刺激没反应。

形态特征

全长1000~18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黄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不隆起,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上唇鳞7,2-2-3式。背鳞平滑,通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腹鳞203~231;肛鳞完整;尾下鳞单行,37~55枚。本种有2亚种:指名亚种B. m. multicinctus Blyth 腹鳞203~218,背面白色横纹30~50个;云南亚种B. m. wanghaotingi 腹鳞213~231,背面白色横纹20~31个。

物种分布

指名亚种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包括台湾、海南与香港。云南亚种仅见于我国云南省西南

部省西南部。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及越南北部。

生活习性

栖息于从沿海低地到海拔1 300 m的山区,常见于低海拔的平原、丘陵近水处。夜晚活动,到水边捕食鱼、蛙或蛇类。白昼则隐匿于石下或洞中。4月出蛰,11月进入冬眠。卵生,6月产卵3~15(最高纪录为20)枚,卵径29 mm×16.5 mm~52 mm×19 mm;孵化期1~1.5月,刚孵出的仔蛇全长200~270 mm。

数量

人类活动之处已不多见;人迹罕到之处估计还有一定数量。

生存现状

银环蛇为著名食用蛇之一,蛇体浸洒或干制、蛇胆均可入药,孵出7-30天的幼蛇盘卷干制后称"金钱白花蛇",是著名的传统中药材,故历年来大量被捕杀,幼蛇也不幸免。野生状态已不多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