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社山聚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雨社山聚落(邵语:Tuapinaa wa Thau,亦称大平(坪)林聚落、大平林邵族)位于台湾南投县水里乡顶崁村的一个邵族聚落、地处海拔高度 600-940公尺之间的中高度山坡地,也是邵族两大主要聚落之一。[1][2][3] 成立于台湾日治时期,是水里乡唯一的邵族聚落。[2][4]
聚落概况
邵族两大主要的聚落地区为:(1).“Barawbaw”(日月村/卜吉社/北窟)、(2).“Taypina”(大坪林、原在 Shtafari(头社))。[2][5] 早年因台湾闽南人大量涌入卜吉社及头社等地区,故而 Shtafari 邵族于台湾日治时期迁移至南投水里乡顶崁村台21线集里路第1邻到第3邻、即〈下庄仔〉、〈中庄仔〉、〈顶(长)庄仔〉3个邻,之大平巷地区落户、即为“Tapina”(大平林邵族)。而其聚落称为“雨社山聚落”,至2012年聚落社区人口数约 98人。[2][6][1][7][8]
聚落地区座落有雨社山、北雨社山、后尖山,及头社山等中央山脉之棱脉,聚落主要位于后尖山至雨社山之主棱线西侧平缓地区。逐鹿古道亦跨越雨社聚落地区之山脉。[1] 与其他乡村原住民聚落不同的是,雨社山聚落为大部分都有氏族关系所组成之散村形聚落,而非一般传统聚落由散居乡村地区的个别原住民聚集而成。[3]
毛氏族
邵族有袁、石、毛三大氏族,所居领域各不同。早期水里一带为毛氏头目之统辖地。台湾日治时期毛氏族迁至大平林地区;而最后一任头目(dadu)毛熊山逝世于1994年2月13日后并无传承,现今大平林地区已无头目制度。[9] 大平林地区目前也已完全不使用邵语、只讲台湾闽南语,也无邵族文化标志“公妈篮”(ulalaluan <a qafay>/祖灵篮)的信仰。[10][11]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简史朗,"大平林聚落"[1],台湾原住民历史语言文化大辞典,2012年查阅.
- ↑ 2.0 2.1 2.2 2.3 "南投县水里乡邵族雨社山聚落产业促进会"[2][失效链接],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12查阅.
- ↑ 3.0 3.1 陈奇禄等,"日月潭邵族调查报告",南天书局(SMC),1996/05/v2, 1958/01/v1.ISBN 857-638-350-1Template:Ssf icon
- ↑ 达西乌拉弯·毕马(田哲益),"台湾的原住民-邵族",台原出版社,2002/7.ISBN 986-7860-01-2
- ↑ 李壬癸,"Notes on Thao Dialects",(考古人类学刊)/BDAA 43:48-50,1983.
- ↑ "Ethnologue report for language code: ssf"[3],2011,SIL International.
- ↑ Ita Shao/邵族,"前进Puzi(土亭)"存档副本. [201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1).,P'ashtay pyakal'inkin,2012年查阅.
- ↑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邵族"存档副本. [2012-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9).,台湾原住民数位博物馆,2012年查阅.
- ↑ "头目制度─邵族虚拟部落篇"存档副本. [2015年1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月14日).,台湾原住民数位博物馆,2012年查阅.
- ↑ 张倩玮,"重现原音 简史朗声耕邵族语"[4][失效链接],新台湾新闻周刊/第471期,2005/03/31.
- ↑ 记者周美惠╱南投报导,"抢救族语╱世代断层 邵语10年内恐消失"[5] Template:Wayback,联合报,2012.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