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夢澤(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云梦泽 |
---|
|
云梦泽,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于今中国湖北省江汉平原,推斷面积最廣时曾有4万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
名稱來源
据《左传》、《国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记载,先秦时期楚国有一名为“云梦”的楚王狩猎区。云梦地域相当广阔,东部在今武汉以东的大别山麓和幕阜山麓至长江江岸一带,西部在今宜昌、宜都一线以东,包括江南的松滋、公安县一带,北面大致到随州市、钟祥、京山一带、南面以大江为缘。其中有山林、川泽等各种地理形态,并有一名为“云梦泽”的湖泊。“云梦泽”因“云梦”而得名。[1]
早期云梦泽
江汉平原地势低下,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贯穿其中,构成典型陆上三角洲景观。在地壳下降时期形成巨大洼地,加上江水累积而成巨大湖泊。春秋时代云梦泽的主体位于今荆州市以东、江汉之间,南部以长江为界,而与江南的洞庭湖无关。
先秦时期,由于汉水和长江所带来的泥沙填充,原始地貌开始改变,云梦泽演变为平原─湖沼的地貌景观。当时云梦泽两侧有两大平原。这两大平原在春秋时代已有村落出现。秦汉时期云梦泽汉江北岸部分已化为平陆。云梦泽西部接纳了大量江水带来的泥沙,不断向东发展,形成汉江陆上三角洲。随着三角洲的扩展,土地也大量被开辟。云梦泽主体被压缩在当时的华容县境内。其东其北虽属于云梦泽,但已退化成为沼泽。随着荆江三角洲不断扩大,云梦泽整体东移,至《水经注》时代云梦泽主体已移到华容县以东,南云梦泽已被新发展的三角洲平原取代。
變遷與消失
6世纪时的云梦泽已被沙洲分割为许多小湖。在云杜、惠环、监利一线以东,由马骨湖(约今洪湖)、太白湖(今武汉汉阳区)等组成。可见南朝时随着江汉陆上三角洲的向东扩展,云梦泽被迫不断主体向东移到城陵矶至武汉的长江西侧泛滥平原,陆地沦为湖泽。西汉时设置在泛滥平原上的州县因此撤消。北部云梦泽演变为赤湖、离湖、船官湖、女观湖等。云梦泽的名称也伴随大面积水体的分割而消失。
南朝以后,原本已浅平的云梦泽主体在7世纪—13世纪时已淤积成平陆。太白湖已不见记载。马骨湖变成了周围仅7.5公里的小湖。宋朝太白湖中芦苇弥望,号称“百里荒”。云梦泽至此解体。
13世纪—17世纪以后荆江南岸出现了太平、调弦、藕池、松滋四口,水沙主要排向南岸。导致洪湖水面扩展,太白湖成为江汉平原上最大的浅水湖泊,范围百餘公里。清代中期后太白湖又逐渐淤塞,至光绪年间變为低洼的沼泽。1949年后成为江汉分洪区。同时江汉平原排水不畅,洪湖为积水汇聚。19世纪后,洪湖发展成为江汉平原最大湖泊。
影響
云梦泽的萎缩与消失给人们以很大警示。现今长江南岸的洞庭湖亦面临此命运。而江汉平原上的湖泊数量也大幅锐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危机。如何防止湖泊的消亡与萎缩,延长湖泊的寿命,是很多生态及水文学家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