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雷峰镇位于德化县中南部,镇址雷峰村,距德化城关16公里。分127个自然村落,设14个村民委员会,135个村民小组。 雷峰镇景色秀丽,气候宜人。雷峰林业、矿藏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经济及乡镇企业发展较快。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6989公顷,常住人口4890人。[1]
中文名: 雷峰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德化县
地理位置: 德化县中南部
面 积: 16989 公顷
下辖地区: 14个村委会
电话区号: 0595
邮政区码: 3625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4890人(2017年)
车牌代码: 闽C
乡镇概况
雷峰镇处于东经118°7’,北纬25。34’,雷峰景色秀丽,奇峰兀立,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20℃,无霜期常在260天左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
历史沿革
雷峰宋代时移人定居的方姓,其祖姓雷,居于莆田梅峰,为纪念先人姓雷及居地梅峰,乃称迁居地为雷峰,后沿用为乡名。雷峰开发于唐末,唐时属归德场,宋、明时属德化永宁乡清泰里,清时属清泰里峰魁社和肖坑社(后改为奎光社),李溪、潘祠、瑞坂属李山社。1935年编查保甲隶属第二区,1939年撤区废联保建乡,蕉溪、雷峰、肖坑属西南乡,李溪、瑞坂、上寨、双芹、荐解属瑞上乡。解放初属第二区,1956年设雷峰区,1958年成立雷峰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雷峰乡,1992年5月撤乡建镇。
地理位置
【雷峰镇】léi fēng zhèn 乡镇地名。属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管辖。邮政编码:362511
行政区划
雷峰镇辖14个村:
雷峰村、朱紫村、蕉溪村、潘祠村、坂仔村、格后村、溪美村、肖坑村、长基村、瑞坂村、李溪村、荐解村、双芹村、上寨村
自然资源
雷峰林业、矿藏资源丰富。矿藏以石材、瓷土矿为主,还有少量的稀有金属。蕉溪独特的天然温泉水温在52℃至75℃之间,出水量较大。1998年初,完成温泉水引入城区工程。
基础设施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雷峰镇大力开发集镇和中心村建设,并实施了“移民工程”。现已完成镇区第一、二期商住房建设、500米路灯安装,正在进行镇区公路拓宽改道。出台优惠政策把本镇和外镇偏远村落农民移居到中心村来。至1999年底,仅朱紫村就迁入200多人,推动了农业综合开发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人文历史
雷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宋咸淳十年至十七年,雷峰长基村石城苏十万为首组织的农民起义军,召集起义军上万人抗拒封建统治者,尽大义、立大节,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被称为“苏王”。继后突出的代表有:清朝的方以镇、周建云、方清芳、吴宣;民国的郑靖、罗信尔、方如玉等文人,科技巧匠陈胆;现代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音乐家罗浪(又名罗南传),曾任中央军乐团团长,开国大典任军乐团及联合乐团总指挥,副军级干部。
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2.97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25亿元,农业产值0.72亿元,粮食总产量8544吨。农业和林业是全镇的重要经济组成部分。2000年以来,雷峰镇十分重视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种养业。全镇已有毛竹林、果林十万多亩。食用菌、畜牧养殖、特种动物养殖也取得较大发展,成为全县种养的重点乡镇之一。其中美国青蛙养殖规模、产量均居全县首位,建有养蛙场13处,养殖面积8467平方米,产量38吨。乡镇企业发展较快。现有工业企业70多家,以陶瓷、建材(砖)、小水电、竹木加工等为主要行业,1999年总产值2.25亿元,企业生产连续几年被县评为先进乡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拓宽提级改造公路29公里,铺设柏油路面34公里和水泥路11公里,建成移动通信基站2个,实现村村通电话;新建小水电站3座,新增装机900千瓦,架设10千伏线路11.2公里,全镇水电站16座,总装机容量4430千瓦,年发电0.22亿千瓦时;完成7所小学校舍、中学综合楼学生宿舍楼的基建以及1所小学的扩建;完成14个村的新村建设规划。2010年来,共投入1600万元,拆除旧房309座4.9万平方米,新建住房353座6.3万平方米。
发展战略
雷峰镇的经济建设发展思路是:以加快“三分经济区域”发展步伐,突出重点实施“加快一线发展,驱动一段崛起,促进南北繁荣”的具体策略,优先培植农业产业,着力发展陶瓷、竹木加工、化工三大产业,加快矿产业开发步伐。
视频
雷峰镇雷峰镇